评论:语言文字如何传承与创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评论:语言文字如何传承与创新
2009年03月16日 20:15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汉语言文字的流变演化并不是毫无章法、或者可以任意为之的,而是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这种客观规律,就是她的流变演化必须与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的变化相适应,必须与整个民族文化中其他组成部分的变化相调适。这一客观规律要求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把握好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

  这真是一个传统与现代风云际会、激流碰撞的时代:一份主张用10年时间废止简体字、恢复繁体字的政协提案,迅速引起各方热议,许多人观点不一。笔者无意在此评判每一种主张的是非曲直,只是想说,汉语言文字的流变和演化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我们要尊重这种规律。

  毫无疑问,汉字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从汉字的源头算起,在漫长的5000多年时光里,曾先后出现过甲骨文、钟鼎文、篆体、隶书、楷书等等汉字,并且几乎在每一个时代都存在繁简字体同时并存、对立转化的现象。所以可以说,汉字就像河流一样,处于从不间断的流变和演化之中。而几千年流变演化的结果,就是汉字的形体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今天的普通人阅读篆体已经困难,更别说钟鼎文和甲骨文了。而相对于汉字而言,汉语的流变和演化则更加急剧而巨大。

  但是汉语言文字的流变演化并不是毫无章法、或者可以任意为之的,而是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这种客观规律,就是她的流变演化必须与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的变化相适应,必须与整个民族文化中其他组成部分的变化相调适。这一客观规律要求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把握好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既不应以强制力量去禁锢她的流变演化,也不应该想当然地运用强制力量进行揠苗助长式的改造和创新。

  就传承的一面而言,汉语言文字具有悠久而光辉的历史,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对这笔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心怀敬畏和感恩,并加以珍惜和呵护。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文字之一,有着画一般秀美的形体,有着音乐一般悦耳的韵律,有着包罗万象的涵义,有着绵延数千年的使用历史。她自成一体,创造并维系了可以与任何一种文化媲美的民族文化。而且在几千年的使用历史中,她早就超出了“承载和交流信息的工具”这一功能,而成为汉民族文化体中最重要的本体组成部分之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可以说,汉语言文字型塑着我们的民族性格、民族情感、思维模式,型塑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型塑着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型塑了我们精神领域里的全部世界图景。如果伤害、甚至切断了这种传承,那就等于是伤害、切断了我们的文化母体,可能让我们在世界文化之林中进退失据。

  当然,强调传承绝不意味着要禁锢创新。恰恰相反,正是永无止境的创新赋予了汉语言文字永恒的、蓬勃的生命力,并使之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使用。如果说甲骨上那些难懂的文字是先民朴素地师法自然,从具体的物象脱胎而来,那么到了《周易》等上古典籍中,汉字就具有了非常深奥博大的涵义。其后随着文化的发展,汉字除了形体、结构、笔画的创新之外,她在文字语言编码、内涵外延等方面更是显示出了惊人的创新能力。在诸子百家的典籍中,对事物的描述、对义理的明辨、对处世的准则、对治国安邦的探索中,汉语言文字显示出了成熟的智慧和精准的表达能力。作为一种语言文字的艺术,唐诗达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宋词和元剧展示了她声调平仄、富有韵律和节奏的声韵之美,而明清小说洋洋百万言的鸿篇巨制,更是展现了她在编码、涵义和信息量等方面的无限可能性。

  至于近代以降,遭受完全异质的西方文明的冲击,汉语言文字再次显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盎然的生机。那些与东方文明大相径庭的西方文明体系,它的文学、哲学、社会学、美学等等,竟然都可以用古老的汉字进行准确的诠释。汉字在这里所展现的无穷包容力和创造力实在令人惊叹。试想,如果离开了创新,汉语言文字所创造出来的这些光辉灿烂的文明将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握好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平衡呢?最好的办法,或许是少一点干预,多一点尊重老百姓的创造和实践。我们相信,人们对世界都有自己独特的领悟,都可以细细分辨千差万别、奥妙无穷的自然、社会和人事。他们可以找到生动活泼、形象传神的语言文字来表达他们的所感、所思、所想,去表达他们所发现的问题、所面临的困境,并且可以让那些遣词造句像艺术一样令人着迷,让我们真心地感动。有了这种自由的创造和实践,汉语言文字的流变演化就一定可以与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的变化相适应,可以与整个民族文化体中其他组成部分的变化相调适。

  如果以这个标准去衡量,是否就要全面废止简体字、恢复繁体字呢?其实大可不必。经过数以十亿计的人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书写和使用,简体字早就已经与当下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相适应、与民族文化的其他部分相调适,并且其自身可能也成为了一种文化。以强制力量去“废简复繁”,必然给民族文化造成新的伤害和混乱。

  文/封寿炎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