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现实的贫民窟没有富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新闻周刊》:现实的贫民窟没有富翁
2009年04月08日 11: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现实的贫民窟没有富翁

  就现实的可能性而言,《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与迪斯尼动画片其实并无太大的区别,幸运少年贾玛尔所经历的种种劫难也并不比童话里的白雪公主更多几分真实色彩

  文/朱靖江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部电影,算是横扫2008年国际电影颁奖季的一匹黑马,不单在第81届奥斯卡颁奖礼上摘得了八尊大奖,还乘着获奖的东风,在早春三月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成为一部明媒正娶的中影引进大片。曾经的英国“老愤青”丹尼·博伊尔导演更专程抵京,温良地向眼红不已的中国电影人传授其“奥奖秘笈”,更显出这部影片的普世情怀与励志精神。

  导演选择印度作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上演的舞台,当然与这部电影的小说原作《Q&A》系一名印度外交官所著有着直接的关系,但也未必尽然,毕竟“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式的电视节目发轫于欧美,风靡于全世界,甚至在中国也有《开心辞典》之流的变体。丹尼·博伊尔若想将它嫁接到别国,当然未尝不可,更何况导演的本意是制造一场在欧美语境里早已了无新意的“狄更斯故事”。只是印度本身便拥有了足够夸张的异国情调以及调和全球观众口味的戏剧咖喱,更有与英国数百年纠结不清的文化渊源,聪明如他又何必舍近求远。

  于是这部影片便画面精美、色彩斑斓地呈现在全世界的银幕上:贫民窟里的悲惨童年,险象环生的成长之路,恩怨交织的兄弟情仇,青梅竹马的痴心爱恋,加上招牌式的泰姬陵和印度火车,当然还有千万卢比的赏金游戏作为悬念起伏的故事主线,牵引着电影观众们最本能的好奇心。加之男主角贾玛尔天使一般无瑕的性格、出污泥而不染的道德情操以及大满贯式的美好结局,都让爱心泛滥又面对金融危机的好莱坞权贵们心动不已,最终成就了本片连捧八尊奥斯卡大奖的金像奇缘。

  西方文化偏见下的东方幻像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国际影坛的骤然大热,其实也是电影界忍受了一年多黑色悲剧之后的情感反扑。回想上一届奥斯卡奖的大赢家《老无所依》《血色黑金》,以及不但气质阴沉压抑甚至夭折掉“小丑”希斯·莱杰的票房冠军《蝙蝠侠:黑暗骑士》,做足了“末世先知”姿态的西方电影人,在真的召唤来金融危机的汹涌黑潮之后,忙不迭调转船帆,再给陷入衰退泥沼的众生描绘一幅极乐图景,这个银幕上的“梦幻天堂”也刚好选在了佛经里的西天极乐世界——印度。

  但由此一来,《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催人奋进的同时,便不得不面对一堆来自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双重诘问。

  最质朴的抗议莫过于来自孟买贫民窟的居民们:他们觉得片名中的“Slumdog”赤裸裸地侮辱了自己的人格。的确,查遍各种版本的英语辞典,都难见这个可直译为“贫民窟之狗”的单词,如此热辣的生造词汇被扣在印度底层的穷人头上,无怪较擅英文的印度贫民对这部电影很不买账,甚至打出“我不是一条狗”的标语游街示威。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带给很多第三世界文化人的观感,可能还会与“后殖民主义”理论扯上关系。无论如何,这部影片毕竟从制片人、导演到主要的男女演员都是不折不扣的英国人(尽管有些是印裔血统),却貌似悲悯地演绎一个印度贫民命运多舛的生存故事,再转身赢得西方世界的票房与掌声,这正符合萨义德有关西方文化偏见虚构东方幻像的基本理论。

  就现实的可能性而言,《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与迪斯尼动画片其实并无太大的区别,幸运少年贾玛尔所经历的种种劫难也并不比童话里的白雪公主更多几分真实色彩,虽然在印度贫民窟里,或许的确存在着弄瞎流浪儿双眼的人贩团伙与一手遮天的黑帮老大,但是这些角色——还有影片中的宝莱坞电影明星、刑讯逼供的警察、弄奸耍滑的主持人——都显得过于典型化和戏剧化,以至于他们鲜明的符号性和模糊的个性拭去了真实生活的质感。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