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根》有明显差错101个 平均每集2.5处错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刘老根》有明显差错101个 平均每集2.5处错误
2009年04月10日 10:37 来源:咬文嚼字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线香岂能以“柱”计

  ◆吴 蓓

  《刘老根》是赵本山电视剧作品的经典之一,曾在央视1套黄金时段播出,受到广泛好评。遗憾的是,这部作品在文字使用方面出现了许多低级差错。比如第一部第2集中,村委会通讯员老翟头装神弄鬼,“跳神儿”糊弄人,受到村支书二奎的严厉批评。他在交代“跳神儿”的经过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到那把香点几炷,完了前面摆上啥供品,往那一站,眼睛一闭,挺个一来分钟,这神儿就来了……”字幕就把“炷”误成了“柱”。

  炷,形声字,从火,主声,本义指“灯芯”。汉末著名文学家王粲《英雄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董卓死后,暴尸街头,由于肥胖,膏油浸地。守门小吏做了一根 “大炷”,置入董卓肚脐之中,晚上当灯点着,光明达旦。“大炷”就是大灯芯。后来,“炷”作量词,专用于点着的线香。如《水浒传》第四回:“焚起一炷信香,长老上禅椅盘膝而坐。”巴金《〈神•鬼•人〉序》中也用过这个词:“一对蜡烛,一炷香,对着那一碧无际的天空。”

  柱,也是个形声字,从木,主声,本义是支撑房屋的“柱子”。引申指像柱子的东西,如水柱、花柱、脊柱等等。

  用于香的量词,只能是“炷”,而不是“柱”。

  莫让“二把”误“佳人”

  ◆牛西愚

  《刘老根》第一部第6集中,二柱子为了表明自己有唱好二人转的潜力,当着山杏的面哼起了《西厢观画》:“一轮明月照西厢,二八佳人巧梳妆……”字幕把“二八佳人”误成了“二把佳人”。

  古汉语中,在说到 “十二”“十四”“十六”“十八”等数字时,为了表述的需要,有时用 “二六”“二七”“二八”“二九”等来表示。古代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一些典籍中便称“二六时”。南朝陈后主《东飞伯劳歌》:“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眄鬟鬓低。”其中“年时二七”指的是年龄当时十四岁。清代龚自珍《霓裳中序》词:“惊鸿起,素衣二八,舞罢老蟾泣。”“素衣二八”意思是穿素衣的舞伎十六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十:“那韩子文虽是满腹文章,却当不过家道消乏,在人家处馆,勉强糊口,所以年过二九,尚未有亲。”“年过二九”指年龄过了十八岁。

  《西厢观画》是东北二人转的经典作品,“一轮明月照西厢,二八佳人巧梳妆”是其中的头两句。“二八佳人”即刚到十六岁的美少女,误成“二把佳人”则不知所云。

  《汤头歌诀》中无此语

  ◆毛煦静

  《刘老根》第一部第8集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李宝库建议在龙泉山庄开发药膳,刘老根立马采纳了这一建议,并大为夸奖,说李宝库是村里有名的中医,开发药膳正好发挥他的特长……李宝库一高兴,便摇头晃脑地摆起谱来,说道:“《汤头歌》我是倒背如流啊,是吧,人参味甘,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调营养卫……”

  李宝库口中的“《汤头歌》”显然就是“《汤头歌诀》”,学中医的人,一般都会背诵。《汤头歌诀》为清代人汪昂编著,成书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有中医常用方剂三百二十余方,分二十类,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二百首,包括方名、组成药物、适用病症等。《汤头歌诀》简明扼要,便于诵读记忆,流传颇广。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调营养卫”,既不像药方子,也不是七言诗体,怎么可能是《汤头歌诀》中的话呢?

  这几句话,其实出自另一部中医药名著《药性歌括四百味》。这部书是明代人龚廷贤所著,以四言韵语文体,介绍了400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功能、主治等等。内容简要,读之朗朗上口。“人参味甘,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调营养卫”,就是此书的第一首歌诀,是介绍人参的。

  “觍脸”不作“恬脸”

  ◆韩 超

  《刘老根》第二部第17集中,药匣子的老婆大辣椒知道老公忘不了当初的那个女徒弟,竟然背着自己偷偷把女徒弟介绍进凤舞山庄工作,于是在家里大哭大闹。药匣子赶忙加以解释,大辣椒气愤地骂他厚颜无耻:“你还 tiǎn 脸解释啥呀!”这时电视字幕出现了一个别字——把“觍脸”错成了“恬脸”。

  觍,读音是tiǎn,《广韵》解释为“面惭”,即脸色羞愧;引申指厚颜无耻。“觍脸”是一个方言词,口语色彩浓,意思就是不知道害臊、不要脸,例如:“你那点破事儿,还觍脸说啊?”普通话里有个与之近似的书面词语,叫“觍颜”,“颜”即脸。这个词有两个义项:一是“表现出惭愧的脸色”,二是“厚颜”。

  恬,读音是tián,《说文》的解释是“安也”,由此引申出安定、安逸、淡泊、安然、满不在乎等义项。如“恬不知耻”“恬然”“恬静”“恬适”等。

  可见,“觍”与“恬”读音不同,意义也不一样。汉语中没有“恬脸”这一说法。即使从字面勉强硬着索解,也只能解释为“安然的脸色、淡薄的脸色”,这与电视剧的语境显然是相去甚远的。

  结婚仪式无“做福”

  ◆张锦秋

  《刘老根》第二部第22集中,有一段戏是刘老根和丁香举行婚礼。在一对新人被大伙拥进新房后,伴娘大辣椒说:“新人上炕zuò福,福禄双全!”这时电视字幕打出的却是“做福”两字。显然是打错了,正确的应是“坐福”。

  坐福属于北方婚俗文化。许宝华主编的《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出版)收录了“坐福”这一词条,对它的解释是:“〈动词〉拜天地后,新娘坐在炕上。㈠东北官话。东北。1982年第4期《当代》:‘人心隔肚皮,天神老子也摸不透哇!唉,不到炕尖上坐了福,总是叫人提心携胆的。’㈡冀鲁官话。河北昌黎。”

  我国的传统婚俗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其中的不少活动均与谐音修辞有关。比如,在北方不少地区的结婚仪式上,新人要在天地桌前对牌位跪拜,称为拜天地;拜完天地拜公婆,夫妻对拜。然后新人要跨过一个火盆,寓意将来的日子红红火火;还要跨过一副马鞍,以示全家老小平平安安。新娘进入洞房之后,便要坐帐,也叫 “坐福”。所谓“坐福”,实际上是“坐斧”。“斧”字谐音“福”。事前将一把新斧子置于婚床或炕上的被褥之下,闹洞房时新娘就坐在被褥上面。“坐福”寓意坐享幸福。

  “坐斧”“坐福”中的“坐”,意思就是静坐,用的是“坐”字的本义,是不可改成“做”的。

【编辑:卢岩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