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钰:改编切忌扭曲原著的内核——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裴钰:改编切忌扭曲原著的内核
2009年04月30日 15:21 来源:文学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年的春天属于王小波,他的小说《黄金时代》第一次被搬上了话剧舞台。我支持这个话剧版的《黄金时代》,这作为艺术创新,值得我们反思。王小波的作品,今后会越来越多地被改编,被搬上各种舞台,但我想在改编的过程中,千万要切忌“小品化”、“喜剧化”。这不是针对具体的剧,而是谈一个方向。

  我们不能用小说的眼光看话剧。王小波作品,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一样,对于此类作品进行影视话剧的改编,带来的挑战非常大,对演员的要求也就非常高。我想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特别是演员,应该能够很好地了解和驾驭王小波的角色。挑战来自对于那个年代没有任何记忆的孩子们,他们并未经历过那个时代,却要去深入角色,演绎那个时代,这对于出演的年轻演员和台下欣赏的观众都是一个挑战。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就不必多说了,对这本小说,我只想提醒年轻的读者们,我们不能把它当作一部荒诞幽默小说来看,这不是一部喜剧,而是一部悲剧。当然,小说中的情节有时荒诞无比,让人忍俊不禁,可是,我们都知道荒诞小说和悲剧小说的区别。比如卡夫卡的小说,比如《城堡》,我们可以称之为“荒诞派”,但是《黄金时代》则不同,它揭示的一切都是荒诞的,可同时又是现实。因为荒诞让人发笑,又因为荒诞成为现实,而让人感到大悲无泪。年轻的读者们,对王小波及其作品的认识和评价,一定要结合当时时代的背景。这对于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来说都是适用的。有人说《黄金时代》是妙趣横生,我在看到这种评价时却身心寒意丛生。如果我们不能从王小波的荒诞、变形、黑色幽默里品味出人性的绝望、扭曲和撕裂,那么我们就无法理解这部作品。我相信,王小波不属于60后、70后,而是属于我们的汉语,而在其作品中还拥有和国外同类作家所不同的地方。他写荒诞,但他的根基却在现实主义,只是他的创造力和他的写法,给我们的汉语留下了非常独特的文化遗产。这既是我们需要珍惜的,也是需要反复思考的。

  我们应该明白,荒诞本身只是一种艺术表现的手法,它本身不是什么喜剧,也不是悲剧,喜剧可以用荒诞的表现手法,悲剧亦如是。文学作品的改编,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处理荒诞性表面和悲剧性内核的关系,如何从荒诞无稽的对白、情节中,去体现作者内心巨大的悲哀和申诉。《黄金时代》里的人物,不是卡夫卡作品里的人物,当然,他又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苏联电影《白痴》我曾看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原著相差太远,这并不是一个特例,而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文学作品改编成的其他形式创作,能够做到重现原貌的凤毛麟角。

  但无论有怎样的难度,文学作品的多样化呈现是值得提倡的,这不仅是为了更充分地展现文学作品的多种魅力,也能让更多人接近文学,接近作家。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