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阅读三十年:纯文学的读者减少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外国文学阅读三十年:纯文学的读者减少了
2009年05月09日 21: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上海5月9日电 (刘璟) 文学的盛行曾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一个独特景观,文学期刊、书籍辉煌一时,至今仍为许多作家和编辑们所怀念。面对今不如昔的境况,在近日召开的《外国文艺》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上,一本纯文学杂志的主创人员发出了“纯文学读者缩减”的感慨。

  一九七八年创刊的《外国文艺》杂志已逾三十岁。在八十年代,《外国文艺》作为先锋,引进了荒诞派、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劳伦斯、萨特、纳博科夫、川端康成等作家被“引见”到了中国读者面前。时至今日,杂志内的许多作家仍为国内首次推出。

  作为一本推介当代外国文学艺术的杂志,《外国文艺》曾镌刻了一代人的文学记忆。据作家陈村回忆,当时在报摊上甚至出现了“一书难求”的局面,一时间《外国文艺》成为青年手中的“前卫”杂志;赵长天则称它“照耀了一代作家”。其现任主编吴洪则介绍,当时“销量最高可以达到十几万册”。

  在中国历史上,八十年代被称为纯文学的“黄金时代”,在经济建设热火朝天进行的同时,广袤的文学领域初次向人们开放。一些介绍国外文学的杂志,和《外国文艺》一起,为青年们开辟了异域文学视野。

  与二十多年前的盛况相映的,则是今日《外国文艺》发行不足四千册、难以创收的尴尬局面。“九十年代以来,了解外国文学的渠道增多了,而对老一辈的外国作家的介绍已较为详尽。在新一代作家成长成熟的过程中,杂志的销量逐渐下来了。”

  而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各种新文学思潮、新文化现象纷纷出现,无形中也挤兑了外国文学的市场。八十年代遍布中华大地的文学青年一代,如今已先后有了“愤青”、文艺青年为“继承人”。有文学爱好者更是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阅读潮流,经历了“八十年代精神阅读、九十年代物质阅读、新世纪个体阅读”的变迁。而“精神阅读”,正是对纯文学风潮的写照。

  《外国文艺》也不是唯一面对困境的文学杂志。去年,与其“一卵双生”、介绍外国通俗文学的杂志《译文》停刊。即使在中国当代文学杂志之中,生存困境也成为普遍问题,纯文学陷入了网络阅读、读者分流等挑战之中。

  在座谈会上,青年人作为文学书籍、杂志消费的主力军,再次被提到台前。面对现在年轻人对一些外国文学读物的追捧,陈村提出,类似《哈利波特》的外国文学也适当连载,适应购买力强的年轻一代读者的需要。其他作家也纷纷建言献策,对杂志的封面、目录、定位等提出了改革意见。

  “杂志一定要常被人提起,待到青年一代发‘原来这本书还在啊’的感慨之时,就太晚了啊!”作家陈村说。

【编辑:庄百万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