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界多种形式纪念抗震救灾一周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出版界多种形式纪念抗震救灾一周年
2009年05月14日 15:58 来源:中华读书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5·12”,这个普通的日子,因为去年的特大地震牵动全国亿万人民的心弦。“5·12”大地震一周年之际,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以各种形式祭奠在地震中不幸逝去的同胞,纪念在抗震救灾中一幕幕荡气回肠的壮举,各出版社也纷纷推出各种作品纪念抗震救灾一周年。

  “5·12”地震一周年祭日前夕,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联合举办了作家何建明长篇报告文学《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作品研讨会。何建明三赴灾区采访,紧扣生命主题,通过自己的现场采访和亲身感受,向读者描述了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的巨大损失和抗震救灾中那些可歌可泣的生命赞歌。

  宁夏人民出版社推出了“5·12”大地震亲历文学《映秀的月》,周红令是一个进汶川寻找女儿的母亲,她用一支笔和几页废纸记下了震中废墟上的眼泪和坚强。本书里,周红令以一个母亲的眼光,一个女性的视角,细腻地记述了“5·12”后映秀震区的现场,包括亲眼目睹温家宝总理在映秀小学废墟上讲话的一幕……

  为了给灾区群众送去抗震救灾的精神武器,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批纪念抗震救灾的新作,如郑伯农、赵京战主编的《大爱无私——抗震救灾诗词选》、长篇报告文学《从唐山到汶川——野战方舱救灾纪实》等图书。截至目前,作家出版社已出版有关抗震救灾类图书十余部。怀着对灾区人民的深切挂念,汶川地震周年祭前夕,作家出版社还联合央视戏曲类节目主持人、《冷门里,有戏》作者白燕升,捐献稿费所得10万元给灾区,表达对灾区人民的一份关爱。

  “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了《铭记:5·12汶川大地震口述历史》,该书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专题部编写,通过有质感的文字和500幅珍贵的第一手图片,真实呈现了地震袭来时震中人民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是一部具有真实性、可读性和人文关怀的力作,已被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口述史协会、四川地震遗址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上海文艺出版社先后推出了作家陈歆耕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废墟上的觉醒》和李鸣生的《震中在人心》。作者李鸣生曾以挥写中国“航天文学”天马行空而享誉文坛。大地震发生后,作者三赴灾区,他告诉记者,该书的基本思考点是,汶川特大地震对于人的心灵、精神的重创和摧残,重建物质家园固然重要,但如何在废墟上重建心灵家园和精神大厦更为重要。而对于《废墟上的觉醒》,评论家雷达表示:“在‘5·12’这个黑色祭日到来之际,《废墟上的觉醒》的问世,具有一种发聩振聋的力度和独特的文学价值。”在书中,作者别具慧眼地把笔触聚焦于志愿者这一新的群体,历时半年多时间,借助高科技手段的速度和能量,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获取了大量第一手的有关地震志愿者的素材,在作品中充分展示了这一新兴群体的血肉丰满的形象。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下属其他社推出了纪实文学《赤子之心》,一线医务工作者优秀征文集《大爱无边》和纪实摄影集《一年》等图书,其中《赤子之心——汶川地震青年志愿者访问记》是著名作家陈丹燕为纪念汶川大地震而推出的纪实作品。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了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非常使命——中国“5·12”抗震救灾审计纪实》。本书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和大量鲜为人知的审计细节,真实反映了审计系统不辱使命,精心呵护每一笔救灾款物的工作历程,揭示了大灾难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宝贵经验,并对救灾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

  由北川中学主编、怡海集团策划编撰的《爱在北川学子吟》,是一本地震纪实图书,全书16万字。图书出版、发行费用由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侨心教育慈善基金提供支持。近日,《爱在北川学子吟》义卖首发仪式在北京八中怡海分校举行,此次活动主题为“集结全球爱心力量,铸造华夏爱心丰碑”,义卖所得款项将全部用于重建北川中学。据悉,本书的义卖活动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举办。中国侨联组织援建的新北川中学于5月12日开工,明年9月1日交付使用。

  如何记录一次巨大的灾难,始终是写作的难题。在感受充盈的悲凉感之余,作者和我们都被迫反思的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不应仅是伤痛,还应有伤痛过后升华出来的智慧。《在难中——深度访谈北川乡镇书记》(人民文学出版社)体现的就是一种智慧。这是一部“5·12”大地震后第一时间对北川乡镇书记的深度访谈录。它向读者昭示,人类经历了一场如此惨痛的劫难,必须要从伤痛中升华出一些“智慧”来,才能让逝者安慰,让生者找到希望。

  舒晋瑜 余传诗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