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成年人的阅读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成年人的阅读年
2009年05月25日 10:59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年4月23日,第14个“世界读书日”那天,有关方面确定,2009年4月23日至2010年4月23日为“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少年儿童阅读年。以一年为时间段,以少年儿童为年龄段来特别营造一个读书的“生态环境”,虽然略有“局促”“应急”之感,但在全世界的阅读率逐年下降的今天,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且已拥有3.7亿未成年人的今天,设定这样的读书形态就显得弥足珍贵,意味深长。如何使短暂的一年产生长久的影响力,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恐怕还有不少需要成年人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不读书的家长,不理想的课外阅读现状

  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公布的结果显示, 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的阅读率为81.4%,其中9-13岁少年儿童的阅读率为93.5%,远远高于49.3%的成人图书阅读率。成人图书阅读率比少年儿童阅读率低了近一半,这个数字背后的情形很值得关注。49.3%之外的那一大半的人群是否身为家长呢?如果身为家长,他们如何保障自己的孩子获得足够时间和足够质量的课外阅读呢?

  各种信息表明,近年我国少年儿童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不十分理想,课外阅读的时间常常得不到保障,内容也常常出现选择上的困惑。这些问题在相当程度上与家长们阅读率的高低有关系。一个没有阅读习惯的成年人,他可能体会不到,“一个晚上用来阅读名著对心灵所受的益处,就好像一个假日用来游山玩水对身体所受的益处一样。”([法]安·莫洛亚:《书卷长留伴一生》)更体会不到赫胥黎所表达的那种深层境界——“每个知道读书方法的人,都有一种力量可以把自己放大,丰富他的生活方式,使他的一生内容充实,富有意义,而具兴味。”读书如此有魅力,不读书真是件遗憾事。当下一代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时,阅读率低的家长们可能会遇到较多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是两种情况。一种是,许多少年儿童渴望听凭心灵召唤的阅读,他们会想方设法看到他们想看的图书;一些家长又非常反对他们的课外阅读,认为读那些闲书是浪费时间,分散精力,还影响学习成绩。为此有些家长每天都要检查孩子的书包、抽屉、衣柜等,将教材教辅之外的图书统统没收,而且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不让孩子有一点自由阅读的机会。很多少儿对父母的这类做法很无奈。某刊“老编热线”每周末都会接到孩子们抱怨的电话,责备家长的“无知”,“自己不读书,也不让我读书”。做父母的也有苦衷,“我们没上过大学,又不能给孩子辅导作业,如果不紧盯着他们的学习,成绩上不去,大学上不了,那我们的辛苦不是白费了吗?”为了能让孩子比自己有出息,这些家长往往自觉地成为应试教育的拥护者和实践者,也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权利,耽误了少年儿童时期培养阅读习惯的大好时机。他们认识不到“书籍对儿童是多么重要,一本好书能改变他们的一生,影响他们对于事物的感觉和看法。”“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能带来乐趣,同时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增进他们对周围世界和人们的认识。”( [美]福德曼:《改变孩子的一生》)许多孩子深知其中大意,许多家长却未必明白这个道理。当各界努力营造有利于少年儿童培养阅读习惯的方方面面时,如何使家长成为少年儿童阅读的助力而不是阻力,也应该进入活动组织者的视野,并制订配套的读书计划,互动的项目设计,以使少年儿童在家长的支持下获得真正自由宽阔的读书空间,否则,来自于家长的“不配合”将成为某些少年儿童课外阅读的重大障碍。

  家长读书,才能给孩子选好书

  第二种情况就是选书,这是家长和孩子们都很看重的大事,它检验的正是家长的阅读功底和对图书的判断力。有些家长有长期读书的积累,对所需书目已具备了特殊的敏感度和自信心,他们一般不会受各色图书广告的诱惑,对专家的推荐也仅只作为参考,在该读什么书和想读什么书的问题上又常常与孩子们沟通商量,因此在为孩子选择书目时把握就大一些,孩子对家长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也高一些。曾经与一位家长探讨过选好书的问题,他说《尼赫鲁家书》中有段话对他很有启发性:“关于推荐好书,我乐意为之。……一般规律是应该避开新书。很多书乍看起来很吸引人,但只是一时轰动,而后便被遗忘了。能够接受时间检验的书才可能是好书,成为经典。”如果有人要选好书,这段话不妨作为参考。

  还有一些家长自己不太喜欢读书,也不太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应该阅读什么书,他们在为孩子选书时就容易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要么顺着孩子的兴趣走,要么顺着专家或者老师的推荐走,还有跟着广告夸大其辞的推销走的。严格地讲,这类家长实在没资格为孩子选书,即使“选”出书来,也根本靠不住。难怪有的同学谈到父母为他们选书就很难为情,“我的书还是我自己选吧,不难为他们了。”这些孩子何尝不希望在巍巍壮观的书山面前,父母是比自己更高明的挖掘者呢。

  在此我们先撇开专家的推荐、老师的要求和七七八八的广告不谈,就说当事人自我对图书的基本认知和选书的能力。前一种家长的优势摆在那里,后一种家长的劣势也摆在那里,读书多少,将直接作用于对孩子的影响和熏陶,更直接作用于为孩子提供的各种帮助和启迪,是少年儿童能否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一个关键促动力。正是基于这点认知,我们十分愿意看到,那些尚不习惯读书的家长也能有所行动,不妨借着“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的东风,给自己也制订一个读书计划,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到时再去选书自然会多了一份自信和自在。当然,读书是一个伴随终生的事情,一个阅读年不过是一个起点而已。

  读书也要勤动笔

  不少少年儿童不拒绝读书,但却不太愿意动笔。光靠眼睛去“读”书,快是快了,趁着年轻也能记住一些锦言佳句,但时间一长也会变成过眼云烟,无影无踪的。所以一点不动笔的读书总是不太靠谱,该记的东西不会记得那么长久,该用的时候还会提笔忘“字”,不能及时发挥读书的功效。这种读书方法其实更适合于读那些“一时的书”,图的也是“一时的轰动”,一时的满足。还有一种学习方法是梁启超提供的:“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抄录或笔记。”这种方法也是历代学有所长的学者最喜欢的读书方法。俗话说:口过心过,不如手过。

  动笔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书中的精彩句子、重要思想做摘录,然后分类归纳,以利于日后作文时选用。另一种是写读书笔记,这就是带有个人感受和独特认知的功夫文字了,它比摘录等有大大的提升,是读书对读书人心灵的直接交流,是活读书、读活书的真实反映。常能做出读书笔记的人才是读出书中真滋味的人,是具有扎实阅读能力的人。动笔的读书方法更适于阅读那些“永久的书”,适于那些“读过一次之后还想再读,甚至再三地读”的经典作品。

  “第一能专心,第二能勤笔,这一定有许多成效。”蔡元培先生的这两点读书体会对我们今天的读书人仍有教益。这种方法越早应用于少年儿童的阅读生活之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也会越明显,越奏效。因此,当我们提出少年儿童“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时候,千万不要只顾“读”字的重要,忽略了“写”字的功能,一旦读写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阅读”的生命力才会更持久。

  孟芊芊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