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辉:《我的丑娘》有抄袭自己作品的嫌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作家王辉:《我的丑娘》有抄袭自己作品的嫌疑
2009年06月12日 09:35 来源:三晋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丑娘”疑似“母亲”山西作家王辉质疑

  家庭苦情剧《我的丑娘》凭借跌宕起伏的剧情,一时间在全国的收视人气持续飙升。不过,山西作家王辉却发现,《我的丑娘》的情节主线和部分内容与他创作的《山村母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的丑娘》有抄袭自己作品的嫌疑。

  王辉表示,《山村母亲》是由自己和同学马兆禄、田伟泓共同创作的。早在2002年,就被身为山西省著名导演的马兆禄改编成临县道情剧并命名为《保姆》。之后几年被陆续改编成为歌舞剧《娘啊娘》和蒲剧大型现代戏《山村母亲》,在娘子关内外广泛流传。

  然而,《我的丑娘》编剧、导演单联全却通过某媒体发来了致王辉的公开信。表示自己的作品为原创,在国家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过,且获得了奖项。

  究竟是谁动了谁的奶酪?

  情节遭遇“移植”?

  电视剧《我的丑娘》不仅题材、桥段等与《山村母亲》有许多相似之处,“连儿子在城里结婚、母亲探视不能相认,儿媳丢东西,最后亲人相认的情节都如出一辙,这也太离奇了吧!”6月10日,王辉愤愤不平地告诉记者。

  “老王,有部电视剧《我的丑娘》你看了没?我看了几集,越看越像你写的那部《山村母亲》。”6月初的一天,山西省文化厅创作室主任王辉忽然接到艺术处处长夏平打来的电话,告诉王辉现在正热播的《我的丑娘》与他创作的《山村母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仅从主体框架上,连很多内容都很相似。与此同时,一些熟悉《山村母亲》的朋友也纷纷向王辉反映这一情况。

  王辉立即着手搜集《我的丑娘》的相关资料,《我的丑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进城打工的王大春长得英俊潇洒,父亲英年早逝,母亲守寡一生,将其拉扯长大。王大春与同在一个酒店打工的城里姑娘赵小旭相恋了,深爱赵小旭的王大春向赵隐瞒了自己家中有丑娘的事实……故事梗概与《山村母亲》几无二致。

  看了几集电视剧,王辉发现,不论故事情节、人物设置、背景展现,都和蒲剧《山村母亲》有诸多相似之处。早在5月12日,就有观众在百度《我的丑娘》吧中,指出《我的丑娘》涉嫌抄袭山西省运城市青年蒲剧团景雪变主演的《山村母亲》一剧。

  很快,曾担任电视剧《阿霞》《黑金地的女人》制片人的孔凌云给王辉打了电话,询问王辉是否将《山村母亲》电视剧的改编权授予他人。原来,孔凌云发现热播剧《我的丑娘》与自己正在投拍的20集电视连续剧《云婶》情节相似,一惊之下,万分着急。2005年,孔凌云获得《山村母亲》的电视剧改编权,将《山村母亲》改编为电视连续剧《云婶》,现已为该剧投资500多万元,原计划今年在山西首播。如今,《我的丑娘》大热,《云婶》前景堪忧。

  多次比对之后,王辉认为同事和朋友们指认的那些内容基本无误。王辉很愤怒。

  剧目屡获殊荣

  蒲剧《山村母亲》中演到,一位勤劳善良的山村母亲,为了将从小失去父亲的儿子(全保)培养成人,含辛茹苦,靠上山砍荆条编箩筐卖钱,供儿子到山外求学。儿子大学毕业后,工作没有着落,找对象更是奢谈。就在此时,一个家庭条件优越且美丽善良的姑娘爱上了全保。而姑娘的妈妈提出,想娶她女儿可以,但男方家不能有拖累。为了不耽误儿子的前程和幸福,全保母亲强迫儿子向姑娘家谎称“母亲已不在人世”。

  全保有了儿子,母亲得知后,以保姆的身份来到省城的儿子家照看小孙子。三年过去了,孙子上了幼儿园,在母亲即将返回山村时,全保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叫了声:“妈妈——”

  王辉告诉记者,《山村母亲》是由自己和马兆禄、田伟泓共同创作的。剧本的雏形是自己和田伟泓1992年创作的戏曲小品《保姆》。2002年,山西省著名导演马兆禄将这部戏曲版的剧本改编成临县道情剧。同年,编剧张承志在观看了现代道情剧《山村母亲》后,深为剧中的母亲而感动,保留了原作精华部分,加入了歌和舞,将戏曲《山村母亲》改编为歌舞剧《娘啊娘》。在创作时,张承志常常被笔下的人物感动,创作灵感随之而来,他曾表示:“剧作者要想感动观众,首先要感动自己。当观众尚未看到此剧时,我早已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了。”2006年,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全国歌剧、舞剧、音乐剧优秀剧目展演”中,运城歌舞团编排的民族歌舞剧《娘啊娘》获歌剧、音乐剧组别三等奖。

  2004年初,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团长景雪变与山西省戏研所签订了《山村母亲》剧本所有权合同。由她主演的《山村母亲》顷刻间轰动河东,热演三晋大地。自问世以来,深受黄河金三角区域群众的极大欢迎,演出上千场,其中一些唱段,已成为当地广场、街头的流行旋律,家喻户晓。2007年12月,在苏州举行的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上,大型现代蒲剧《山村母亲》倾倒了当地戏迷,景雪变本人获得“优秀表演奖”,山西运城蒲剧青年实验团被授予“突出贡献奖”。

  演出一场场爆满,观众的眼泪一次次热泪盈眶。《山村母亲》在乡镇巡演时,观众往往走十几里路赶来观看。“作为综合性的舞台艺术作品,一部戏的成功,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这其中,既包括编、导、音、舞、美,同时也包括了那些不知名的幕后工作者,还有那些无私提供建设性意见的专家。”王辉说。

  编剧思路一致?

  6月5日,《我的丑娘》编剧单联全通过某媒体发表公开信回应王辉及众多观众的质疑。与此同时,该剧的另一编剧、主演冯一非也在博客中发表《答<我的丑娘>涉嫌抄袭说》博文,详述了该剧的创作过程。

  冯一非在博文中说,一次,她与单联全闲聊时,突然想起上大学时的一位同学,因母亲长得丑,对同学说,母亲是她乡下的邻居。由此,单联全也想起他作为老师时发生的两个真实故事:一件是一个学生因嫌母亲丑,怕同学笑话,求他人代替母亲来开家长会;还有一件是一个青年没跟他的妻子说有一个丑母的事实,后来丑母假装是保姆,来给儿子照看孩子。

  冯一非谈道,“单老师告诉我,他早在1981年的时候,创作过评剧《妈妈的心》,讲述的就是一个城里工作的儿子娶妻后,嫌恶他乡下的娘,结果在亲娘进城看儿子的时候,被拒之门外。后来,亲娘隐姓埋名到儿子家做了保姆……《妈妈的心》早在1982年,由大连市长海县文工团首演,1984年11月发表在《辽宁剧作》第三期剧本专刊上。1995年,单老师又将《妈妈的心》改编成话剧《亲情》,由大连话剧团首演,同年发表在《大连艺术》杂志上。这两部剧又在2002年分别发表在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单联全戏曲剧本选》和《单联全话剧剧本选》中。我在拜读了这两部作品后,有一种想把这个故事搬上屏幕的冲动,结果与单老师的想法一拍即合,我们便开始了电视剧《我的丑娘》的创作。”

  冯一非在博文中称,在创作《我的丑娘》的过程中,自己落泪无数,“可以说我们一直被母爱所感动,每个字、每句话都是真实情感的流露。这部电视剧里有单老师母亲的影子,也有我外婆的影子,还有我大舅的影子,更有许许多多慈爱母亲的影子,而这部电视剧的故事主轴,仍然来源于单老师二十多年前创作的《妈妈的心》和《亲情》。该剧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我和单老师对母亲、对亲人及朋友的深厚情感,每一个字都是爱的表达,情的呼唤。试问,二十年前的作品有可能去抄袭二十年后的作品吗?”

  冯一非还表示,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都是我们不知道但客观存在着的,也许有人的思路与我们一样,但不能说它就是抄袭单联全二十多年前的作品。

  愿用法律证明

  “《山村母亲》的动人故事,在独特的时间背景和地域背景下,展现了人性的真淳、母爱的圣洁、时代的变迁。这样的主题、这样的故事能够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吗?”对于电视剧《我的丑娘》编剧方的回应,6月10日,王辉再次质疑。

  王辉认为,《山村母亲》的故事脉络展现了偏远贫困地区的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勾勒出母亲作为一个农民的朴质、善良、任劳任怨,这样的人物和情节只能诞生于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西部偏远地区。1981年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单联全创作的评剧《妈妈的心》中,已经有了请保姆的情节,这可能吗?”

  目前,《山村母亲》的戏曲、道情剧、歌舞剧版本均已被制作成音像制品广泛流传,在网上则可通过搜索引擎观看大量视频。但记者并未搜索到单联全创作的有关评剧《妈妈的心》及话剧《亲情》的任何资料。

  《山村母亲》遭遇版权纠纷并不是首次。2006年,河南省义马市豫剧团将蒲剧大型现代戏《山村母亲》移植到河南舞台,并被评为“三门峡市第三届戏剧大赛”参赛金奖剧目。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认为河南省义马市豫剧团侵犯了自己享有的著作权,将其告上法庭。

  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河南省义马市豫剧团侵犯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山村母亲》的著作权有据可证,根据《著作权法》和《民事诉讼法》之规定,判决河南省义马市豫剧团立即停止演出戏剧《山村母亲》,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向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赔礼道歉,并赔偿30万元。

  然而时至今日,现代豫剧《山村母亲》依然是河南一些豫剧团的看家戏。

  抄袭事件一直困扰荧屏。但除了网络上网友的监督和道义上对原作者表示支持外,现实中大家对此类事件似乎无能为力,很多疑似抄袭事件最终被淹没。如何判定情节、细节相似的情况?多大程度相似才能被判定为抄袭?如何才能有效防止此类事件再度发生?相关法律似乎一直尚未有明确定论。

  电视连续剧《云婶》的制片人孔凌云表示,一定要用法律来说话,维护制片方的权益同时,也给喜欢《山村母亲》的观众一个交待。冯一非则在博文中表示:“让事实去说话吧!我非常欢迎所谓‘被侵权人’的起诉,让法律还我和单老师一个清白,给观众一个事实真相。”

  本报记者郝晓林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