螨虫危及唐代含光门 土遗址保护是世界难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螨虫危及唐代含光门 土遗址保护是世界难题
2009年06月12日 14:2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唐含光门土遗址遇螨虫侵袭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大量螨虫危及唐代含光门土遗址

  相关抢救方案通过专家组评审

  “千年土遗址中有存活的螨虫!”来自文物保护、动物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西安唐含光门土遗址病害给出了这样的结论。“这在世界现存土遗址中尚属首次发现,螨虫对含光门土遗址的破坏作用极大。”专家表示。

  1983年4月,在西安市城墙整修中,隋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被发现,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唐城考古队先后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将唐含光门遗址呈现在世人面前。唐含光门遗址门址呈长方形,长37.4米、宽19.6米,以黄土版筑而成,是目前为止发掘的唐代门址中保存最好的一处。

  含光门城墙断面按时间可分为五大期:隋唐期、唐末五代期、宋元期、明清期、现代修葺层。该段城墙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唐末时长安城遭废弃,五代以后新建长安城,以唐长安城皇城南墙作为新建城的南墙,把含光门留用并成为新城墙的一部分,仅留东门道作为过道。宋末至金时,含光门被全部封堵。明代新修西安城,含光门又被填埋,包裹在新筑城墙内,从此含光门深藏不露,历经清代、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后。到20世纪60年代,西安破城修路时,才触及隋唐含光门遗址。断面外部为明清城墙,内中夹包有隋唐长安城之皇城城墙,并有隋唐之后数次对城墙修建补筑的墙体。这段城墙文化内涵丰富,较全面地展示了西安城墙的历史演变,在我国现存城墙遗存中非常罕见,包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展示价值。

  2009年4月,含光门土遗址保护工程开始实施,西安市城墙景区管委会投资建设西安唐皇城含光门遗址博物馆,使遗址保护环境大为改善并对外开放。保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遗址土层的松动脱落现象未见好转。为更好地保护遗址,陕西省档案与文物保护科研所所长李玉虎、西安文物保护工作者王肃从含光门遗址内取样进行了模拟实验。其后经过市、省、国家3级相关部门取样实验,文物保护部门惊奇地发现,含光门土遗址被破坏,除世界现存土遗址中普遍存在的霉菌及蓝藻、盐害酥粉、松动脱落、整体裂缝四大病害外,土中还滋生、存活有螨虫群落。

  “土遗址保护是世界性难题,我国及日本、韩国的许多土遗址出土后因无法保护,无奈回填。”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表示,回填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尽早进行针对性保护,确保这处珍贵遗址的安全。李玉虎表示,土城墙时间久远,且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墙体内滋生了有害菌类,而螨虫以食菌为生。此次从含光门土遗址中发现的螨虫主要是粉螨和革螨,它们在食用墙体有害菌的同时对土遗址造成破坏,危及土遗址安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黄克忠告诉记者,对含光门遗址的病害监测应考虑周边环境,最好进行动态监测。

  “含光门土遗址很危险,应边抢救,边报批。尤其是螨虫,应尽快彻底杀灭,以免带来毁灭性后果。”针对含光门土遗址存在的滋生螨虫群落、霉菌及蓝藻、盐害酥粉、松动脱落、整体裂缝五大病害、危害及其成因,李玉虎、王肃等组成的“方案研究设计组”对模拟实验地进行了近一年的详细调研和科研实验,并就病害制定出抢救性治理措施:使用高效、低毒的低浓度联苯菊酯杀螨;使用低浓度八硼酸钠杀灭、枯萎霉菌,使用低浓度霉敌防霉;对松动脱落的夯土层使用CB材料稳固处理与低浓度水性氟材料回位粘结;对盐害酥粉的部位使用CB材料稳固处理;对酥粉砖石使用WD-10进行稳固处理。专家称,以上高效、低毒药剂基本上不会对遗址造成伤害。

  日前,这一方案已经通过专家组的评审。参与评审的专家认为,此次调研首次发现了螨虫对土遗址的破坏作用,并初步研究了其腐蚀机理。他们还针对各类病害,筛选出防治生物病害及土遗址加固的保护材料,经室内及现场试验,证明所用材料及工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时效性。同时,专家们还对方案的实施提出建议:进一步细化实施抢救遗址的部位,并以图表形式标示;保护措施应分别针对病害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及传统工艺等综合方法加以治理。

  当前是螨虫生长繁殖最快的时节。从6月初起,含光门遗址进入全面保护处理阶段。陕西省文物局文保处负责人表示,陕西土遗址保护面积巨大、风化严重,保护土遗址是陕西境内文物保护的难点之一,陕西省文物局将尽最大力量支持土遗址的保护和研究。

  本报记者 刘修兵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