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炮校22年办学揭秘:穿越战火秘抵山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重庆炮校22年办学揭秘:穿越战火秘抵山城
2009年06月15日 08:34 来源:重庆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虎溪电机厂院内的炮校校长楼
虎溪电机厂院内的炮校食堂上八一军徽依然保留完好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本期讲述:吕镇沧

  虎溪电机厂院内的炮校大礼堂

  60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初,重庆炮校在重庆成立。办学至1970年,22年来,重庆炮校为我军培养了近万名炮兵军官和技术骨干。日前,本报记者专程前往沙坪坝陈家桥虎溪电机厂原重庆炮校校址采访,还原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入档理由

  “好战士上炮来!”1938年1月28日,毛泽东下达命令组建的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在山西临汾成立,朱德总司令发出响亮号召。11年后,浩荡西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中,有一支1000人左右的神秘部队——二野特科支队,秘密赶赴重庆。特科支队源起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是当时解放军技术最复杂、威力最强大的炮兵、工兵、装甲兵、通信兵、化学兵等特种兵的集合体。

  重庆解放,特科支队炮兵队、战车队进驻铜梁,成立西南炮兵学校,后改名为第二炮兵学校、重庆炮校。两年后炮校迁往沙坪坝区陈家桥今大学城区域,办学一直持续至1970年,为解放军培养近万名炮兵军官和技术骨干,是我军教育走向现代化、正规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段历史,鲜有人知。

  前身是八路军炮兵团

  “重庆炮校?”在沙坪坝区陈家桥,如今随便拉住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能告诉你,具体位置就是现在的虎溪电机厂。据悉,属兵工性质的虎溪电机厂是1970年初接管重庆炮校校舍改建而成,是大学城范围内最后一家工厂,已计划年内搬迁。

  现重庆警备区离休干部吕镇沧,河北唐山人,他的一生都与重庆炮校息息相关。吕镇沧高中毕业考入中原军政大学,后随二野特科支队进军西南,抵达重庆后,一直在重庆炮校内负责宣传文化工作。

  吕镇沧介绍,八路军组建的总部炮兵团装备陈旧,只有两个营。百团大战后,炮兵团团部和一营调回延安,留下的一营则归刘邓129师,转战太行太岳地区。淮海战役中,刘邓大军消灭美式装备黄维兵团,缴获大量现代化装备,成立特种兵纵队,野司参谋长李达兼任司令员,把炮兵、工兵、坦克兵、防化兵等诸兵种相对集中起来。

  1949年4月,为促进特种兵发展,二野特种兵学校在安徽铜城成立,学员135人,编为两个中队。学员利用一切战斗间隙,学习炮兵和工兵基础知识。1949年5月,中原军大进驻南京孝陵卫原国民党陆军大学校址,更名为二野军政大学,奉命扩大招生,二野特种兵学校划为二野军大二总队。

  1949年9月下旬,由于学员增加,编制扩大,二野军大首长决定,把二总队特科大队改名为特科支队,直属军大领导。特科支队机关基本健全,干部基本配齐,共有8个学员队,分别为三个炮兵队、两个工兵队、一个战车队和防化兵队。

  “支队组织正常施训的同时,逐步做好向西南进军的准备,做好沿途战术训练、匪患防备等多种预案。机关还对全支队的装备器材、车辆做了检修保养、登记、分批包装,按照行军路线和时间,制订船运、车运计划,随时待命出发。”

  特科支队人员大部分来自北方和宁沪杭等地入伍的青年学生,进军大西南,离家越来越远,所以必须克服狭隘的地域观念。为此,支队干部走访学员家庭,做好家长工作,坚定大家进军大西南的决心。

  千里行军夜抵山城

  1949年10月1日,我二野军各大兵团和华北十八兵团,分数路向大西南挺进,一路势如破竹,两个多月就解放了除西藏外的大西南全境。1950年1月21日,特科支队全体人员1000多人,奉命从南京学校驻地出发,每人背着背包,迈着整齐的步伐,高唱军大校歌,在群众敲锣打鼓的欢送下,雄赳赳穿过南京的大街闹市,从下关港渡过长江。

  吕镇沧回忆,支队从浦口车站登上军用专列,直抵湖北孝感。经过简单休整,部队开始徒步前进。因多是第一次行军的青年学生,支队前有宿营先遣队,后有掉队收容组。同志们打着绑腿,腰束皮带,背着米袋、背包,一路歌声不断。

  临近汉水大堤时,雨越下越大,时近黄昏,路上泥泞不堪,大家鞋袜衣服都湿透了,冷得直抖。为鼓动大家的情绪,一路上,学员们组织成立拉拉队,建立鼓动棚,搜集行军事迹,现编现演,说快板、唱小曲。

  半个多月徒步行军中,学员们每过一处,环境卫生没打扫好不走,借东西没还清不走,没有检查群众纪律不走,没有征求老乡意见不走。1950年2月17日,春节,特科支队炮一队八班行进在当阳与宜昌之间的途中,因天色已晚,为不影响吃年饭的老乡,大家悄然宿营鸦雀岭。

  部队到达宜昌,全体人员乘江轮西上。在万县休息两天后,又换船直驶重庆。当年特科支队队员、原渝中区政府办公室主任胡忠显记得,当天夜里11时,轮船缓缓靠向六码头,江风猎猎刮过脸庞,胡手扶轮船栏杆,紧紧注视着夜色中的渝中半岛,眼前出现的是抗战时陪都盛况、日机轰炸、万千川军将士乘船逆流出川抗战的景象。

  胡忠显说,部队弃船上岸,连夜从朝天门开始步行,穿过两路口、佛图关、大坪,在石桥铺一带暂时驻扎后,进驻到一所已停办的学校内。特科支队绝大部分学员都是第一次抵达重庆,大家几乎没想过,四海为家的军人,会在山城生根发芽。

  铜梁办学剿匪两年

  特科支队抵达重庆后,脱离二野军大建制,归建西南军区特种兵纵队。随后,中央军委调令化学队成建制前往防化兵部直属学校学习,工兵队也奉命进驻川西,4个炮兵队和战车队划归西南军区炮兵司令部领导。

  虽然仍使用特科支队番号,但支队学校专业化属性更进了一步,开始选择永久性校址。上级决定特科支队暂时移驻铜梁县旧石坝原国民党一空军训练基地。

  “当时虽已解放,但散兵游勇、潜伏敌特和惯匪等仍很猖獗,时有我军驻地少数分散人员被袭击事件发生。”吕镇沧说,移防铜梁100多公里路程,支队派出侦察分队,将火炮等辎重装备先行,声势极大。当时,铜梁县城刚被敌匪包围,支队还没抵达,敌人就闻风而散。过西泉时,山高林密,侦察分队发现,原埋伏欲袭击我军的数百匪徒,因慑于我部军威,同样望风而逃。抵达铜梁后,特科支队一边建校办学,一边参与剿匪征粮等战斗活动。支队自己动手,不光建起校舍,还修建了铜梁今天的西门大操场,用于炮兵操作和训练。办学同时,支队一、二、四队、战车队进驻匪患严重的旧县、安居、全德地区,采取夜间奔袭,小分队进剿、伏击、堵截、捕捉等军事手段,抓获匪首何西北、李稀古等数百人,清除铜梁全境匪患。大小战斗无数,特科支队无一伤亡。

  胡忠显曾多次参与剿匪,有一次,他去安居征粮,被一土匪跟踪。胡不动声色,佯装到一老乡家讨水喝,从后门穿出,埋伏,将匪徒当场擒获。

  现铜梁的许多老人都还记得,西南炮校不光肃清了全县土匪,还将解放初百废待兴的铜梁县搞得热气腾腾。当时,特科支队学员大多分散住在民房村舍中,学习、剿匪之余,学员们参加劳动生产,帮老乡挑水扫地,唱歌跳舞搞联欢等。

  1951年1月,在特科支队基础上组建新型、正规化的西南军区炮兵学校,由团级升格为师级单位。同年4月,四个已学完全部课程的学员队,经过毕业考试和实弹射击,顺利毕业。这是我军培养的第一批炮兵骨干,一部分学员留校任教,一部分学员开始组建准备入朝参战的炮兵团。此前,特科支队还抽调出几名教学骨干,携带装备前往越南,支援越南人民抗法战争。

  大学城最早的大学

  根据资料记载,西南军区炮兵学校首任校长由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孔从周兼任,编制为三个学员大队。1951年3月,奉中央军委命令,西南军区炮兵学校按全军序列,改名为第二炮兵学校。1953年,再次更名为重庆炮校,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重点培养迫击炮、野炮、榴弹炮连排军官和炮兵侦察军官。

  炮校当时主要训练器材有多辆美式坦克,日式、美式野炮、战防炮,迫击炮和高机、小口径高炮,两门美式105榴弹炮和几门苏式76.2野炮。由于车辆较少,火炮机动主要靠骡马牵引,还专门组建了骡马大队,学校设立马场,每匹马都配有驭手。学习期间,常拉到歌乐山、大足西湖、江津四面山等地实训,“浩浩荡荡的骡马拖着各式重炮,场面壮观得很。”

  1951年2月初,公开选录的来自云贵川的800名学员参军来到学校。同时,学校还派出篮球队等文娱队伍,到重庆各大中专院校进行友谊比赛,扩大影响。1952年4月,经过一年多修建,位于沙坪坝虎溪的营房初具规模,炮校终于有了自己的校舍。吕镇沧介绍,新学校约为1.5平方公里,依据天然地形建造,全部砖木结构平房,校内三条等高丘陵,房屋建在丘陵上,丘陵之间低洼地建成宽敞的大操场。

  去年,重庆警备区组织部分离休老干部秋游大学城。吕镇沧开玩笑说,我军领导有先见之明,重庆炮校成了大学城最早的大学。60年过去,陈家桥地区发展繁荣。解放初,炮校选择陈家桥,是因其远离市区,人口稀少,适合舞枪弄炮。“当时学校西边小山坡上布置了许多点位,学员以机枪代炮进行射击训练,整天搞得乒乒乓乓,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

  1962年全军院校调整,重庆炮校大部分专业教员与郑州炮校合并,沈阳炮兵侦察学校撤销,大部分专业教员与政工干部与重庆炮校合并,主要培养炮兵侦察军官。1970年初,重庆炮校撤销。根据二野军大校史载,二野特科支队从南京组建算起,22年来为我军输送万余炮兵各级指挥员和技术专家,有的已成为我军高级将领,如先后担任陆军参谋学院、石家庄步兵指挥学院院长的鄢慕先将军等知名将领,就是毕业于重庆炮校。

  □记者 丁香乐 毕克 冉文 文/图整理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