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长春:围城5个月 策反成功兵不血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解放长春:围城5个月 策反成功兵不血刃
2009年07月01日 15:33 来源:北京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解放军在进攻长春时吹响号角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948年7月,当全国解放战争进入到第三个年头时,人民解放军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与此相反,蒋介石在政治上更加孤立,经济上濒临破产,军队士气低落,作战能力下降,被迫转入“重点防御”。

  根据全国战略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把决战的首站选择在东北。围困长春是辽沈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解放军历史上第一个大的围城战役。从1948年5月23日长春外围战结束到10月21日长春和平解放,历时5个月。

  -军事包围

  长春守军成“瓮中之鳖”

  长春位于东北腹地,是贯通京哈、长图及东北境内各铁路线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伪满洲国就曾建都于此,称之“新京”。从1947年起,国民党军事当局又动用10多万人力,耗费巨资,环城修筑了很多钢筋水泥碉堡和暗堡群。仅中央银行周围修建的永久性工事就有150处之多,整个城区变成一座军事要塞。

  根据中共中央和东北局的指示,解放军决定对长春采取“长围久困,展开政治攻势和经济斗争,使其粮弹俱困、人心动摇时再攻”的方针。在长春城外方圆五十里的地面上,形成一个封锁区。解放军十万围城部队,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外之城”,国民党军成了“瓮中之鳖”。

  1948年6月28日,围城指挥所发出《交通通信工作指示》,要求进一步加强工事,挖交通壕,除了有环城交通沟保持各部队之间、各部队与指挥所之间的联系外,各部队都有伸向前沿的壕沟,形成了一个地下交通网。从地面上看,似乎是一马平川,不见一兵一卒;但在地面下,却是千军万马,严阵以待。交通沟的最前沿,距国民党军不过百米,连敌人吃的什么饭都可以看清楚;各部队与前沿阵地都有电话联络,保持指挥畅通。

  -粮食封锁

  城内粮价翻700倍

  除了严峻的军事包围,最尖锐和直接的斗争还表现在经济方面。解放军在通往长春的各交通路口设立检查站、检查哨,禁止粮食、蔬菜、燃料等一切生活物资和牛、马进城,严禁一切走私分子入城,重点实行粮食封锁。

  郑洞国率10万军队要在城内生存下去,吃饭活命是起码的条件。为此,城内守军绞尽脑汁。围城之初,他们经常在长春城外的村庄里抢粮抢柴,储存起来以备后用。后来,随着解放军围城部队日益向前压缩,国民党军队不敢轻易出城,只好依靠空投。然而,空投机遭遇解放军炮兵和高射机枪的射击后,有时来不及空投就掉转机头仓皇回逃,有的被迫从高空漫无目标地乱投,很多粮食落在解放军的阵地或封锁区内。这些南方的大米、四川的榨菜、猪牛肉罐头,反成了解放军的美味佳肴。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军加大了对长春市50万无辜百姓的搜刮,他们组织了军政警合一的“战时粮食管制委员会”,将城内的粮食搜刮起来,“统一分配”。1948年6月到9月间,长春市的粮价上涨了700倍。为了缓解城内缺粮的压力,国民党开始采取“杀民养兵”政策,他们将骨瘦如柴的长春市民成群结队地驱赶出来。为此,解放军围城部队专门设立了数十个难民收留所,向百姓们发放粮食。人们也纷纷组织起来配合人民解放军封锁长春。

  -策反成功

  兵不血刃解放长春

  军事打击和经济封锁使长春成为一个孤岛。此时,人民解放军又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国民党内部开始分崩离析。

  广大指战员以高昂的政治热情和无比的智慧,创造多种宣传形式:如广泛的阵地喊话,做土喇叭,后来还发明了“弯形长话筒”,用长竹筒绑成弯曲的形状,一直通向国民党的阵地前沿;又如散发宣传品,创造打宣传弹、在护城河放宣传木船等办法,将宣传品送到国民党阵地上;有的缝制慰问袋,将食品和宣传品同时送给国民党军。

  强大的政治攻势使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不断有人逃出城来投诚。

  对60军上层军官的争取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60军原属云南滇系,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几位共产党员在这支部队中工作。为了争取策反,朱德总司令亲自给60军军长曾泽生写信,要他们发扬滇军护国的光荣传统,站在人民一边。60军内部的几位共产党员也有计划地开展了工作。

  1948年10月,策反工作终于取得了进展。10月16日,60军军长曾泽生与解放军商定了起义的具体计划。17日下午,曾泽生出城与解放军具体确定了交接防的时间、口令、办法。17日午夜,解放军接防部队进城,60军同时撤出城外休整。21日晨4时,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长春国民党守军最高指挥官郑洞国也被迫投降。在经过近5个月的严密封锁围困后,长春终于兵不血刃地和平解放,成为人民解放军作战史上第一个大的围城战役。

  记者邹乐整理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