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阅读:真正让儿童“开卷有益”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分级阅读:真正让儿童“开卷有益”
2009年07月27日 09:08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孩子们都渴望拥有自由阅读的空间,而阅读分级将有效防止阅读指标化,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阅读态度。(中新社发)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北京一家书店,我看到一个小姑娘和妈妈发生的争执:孩子说,妈妈我喜欢我自己要的书;妈妈说,不行,我已经给你选了另一本。最后,孩子大哭,家长大怒,要把孩子拖出去。在书店门口,我把母亲挡住,我说,你走出店门一步,或许,你的孩子就会永远对阅读失去兴趣,因为她的阅读是你强加给她的。”7月25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前教育分社社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特聘专业顾问周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难道,这位母亲不知道保持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性?事实上,如何给孩子选书,对绝大多数家长而言,都是一个难题。“您的孩子有多大?”向书店咨询,几乎所有店员都会向家长问这样的问题。但知道孩子年龄,依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国内的绝大多数书店,甚至是儿童书店,儿童图书也是按照文学、艺术、科普这样的门类摆放的,至多不过分出卡片、挂图、图画书等专架,并没有年龄段的划分;而出版单位也很少在书上标注适读年龄——面对每年万余种儿童新书的增长量,书店店员往往和家长一样无所适从。

  由此,近年来,在国内实现儿童分级阅读的呼声渐高。

  儿童阅读,开卷未必有益

  古人云:开卷有益。当然,其隐含的前提是,所开之卷应是好书。然而,即便如此,在儿童阅读的世界里,这句话也并不那么简单和绝对。

  “很多家长和老师为孩子选书,首选是‘经典’,认为这是最保险的做法,其实未必。”长期从事儿童阅读研究和推广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王林说,“我曾经看到过,在老师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安排的假期阅读书目中,竟然有《巴黎圣母院》。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经典,显然太深了。”

  那么,什么样的书才是适合孩子们的呢?

  在全美儿童文学研究的重镇,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者从教学的角度对“适合”一词作出了如下定义:“如果一个文本,孩子能够认知其中90%至95%的单词,我们就认为这个文本是适合孩子教学阅读水平的——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比照这个标准,更容易的文本被定义为独立认知型,更难的文本被定义为挫败认知型。当然,挫败认知型是不适合阅读教学的。”

  “人们习惯用阅读量来衡量孩子的阅读水平。但是,那些超越孩子心智发展水平的图书,就算孩子读了再多也很难领悟,同时还会挫伤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说,“就像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补充不同生理营养一样,指导孩子们看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书,才会让他们的阅读更加科学、有效。这也是儿童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儿童文学研究专家所一直秉持的儿童阅读的黄金定律。儿童分级阅读,就是要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为他们提供适宜的阅读材料,让他们拥有均衡的精神营养。”

  在王林看来,制定有弹性和适应性的阅读分级标准,能有效防止儿童阅读中经常出现的绝对“经验论”和绝对“科学论”。“文学界人士往往持‘经验论’——强调只要让孩子读书就好了,理解到什么程度就算什么程度;教育界人士往往持‘科学论’——希望能有一个可以套用的绝对公式,把读物和孩子严格对应起来。同时,阅读分级还将防止阅读指标化——单纯要求孩子每年要读多少万字、多少本书,而忽略了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和态度。其实,后者才是每一个教育者更应该关注的。”

  儿童分级阅读,一举多得

  “幼儿园老师们看得津津有味,但当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听时,孩子们却目瞪口呆。”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谈到日本图画书《活了100万次的猫》在国内幼儿园推广时遭遇的尴尬,深有感触。“为什么孩子们听不懂?原因很简单——虽然这是本图画书,但讲述的却是‘为谁活着才有价值’这样深刻的生命哲理。在日本,它是成人读物,经常被当作男女青年的婚礼赠品;而在我们这里,却被当作儿童读物向幼儿园孩子推广。出现这样的笑话,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国儿童阅读分级已势在必行。”

  在王泉根看来,分级阅读是一种世界性的阅读趋势。早在上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就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分级阅读体系,30年代有了确切的分级标准。“清代学者张潮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就形象地道出了不同年龄阶段读者对作品理解能力的差异。这一常识正是建立分级阅读的基础。”

  上世纪后期,英美等国开始制订严格的儿童读物分级制。而跟随欧美的脚步实行分级阅读的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在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后,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最新公布的部分国家和地区青少年阅读排行榜中,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分列第2位和第22位。

  在中国内地,有些地方开始尝试对儿童阅读进行分级指导,济南小海豚书店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这家只有200平方米的儿童书店,在店面设计上,完全打破了传统书店的格局,实现了分级阅读——他们不仅设立了小学一至六年级的书架,设置“图画书”专区、“文字书”专区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桥梁书”专区,专门列出专家为0至6岁宝宝选书的建议,而且还为年龄稍大的孩子分别设置了男孩、女孩读物专区。“来选书的家长不一定遵从我们的分级标准,但确实获得了一个基本的参照标准和一些很实用的阅读新理念,也更信赖我们的童书推广方式。书店开办两年,已从最初的亏损一二十万元进入了盈利状态。”小海豚书店副总经理向丽萍说。

  “儿童分级阅读,真正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精神。对家长来说,为其给孩子选书提供了帮助;对孩子来说,培养了一生的阅读兴趣;对阅读推广来说,使儿童阅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对儿童作家来说,清晰了目标读者,更有利于他们对创作的把握;对出版业来说,培育了未来的读者;对全社会来说,奠定了书香型社会的坚实基础。从这个意义上看,儿童分级阅读可谓一举多得。”白冰说。

  中国儿童阅读分级不能照搬外国标准

  7月26日,“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公布了该中心“儿童心智发展与分级阅读建议”,并对国内市场上的200种优秀儿童读物按0—3岁、4—6岁、7—8岁、9—10岁、11—12岁等五个年龄段进行了分级。此前,广东“南方分级阅读中心”也已经开始出版分级阅读产品并制定了分级阅读标准,率先在广东省推广。但是,很多参与标准制定和图书分级的专家学者同时表示,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合中国儿童特点的分级阅读标准尚需时日。

  目前,在西方国家已经有一些较为成熟的分级阅读方法,这些能不能移植到国内呢?“国外一些分级阅读体系所使用的思考方式和分析视角值得我们借鉴,但是中国儿童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西方的分级方法很难照搬。”王泉根教授的意见代表了专家们的一致观点。

  对此,王林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英语国家,通行一种简便有趣的“五根手指法”——把选来的图书随手翻到一页,让孩子把不认识的字用指头按住,如果在一页中孩子的5根手指头不够用,就说明这本书超出了孩子的阅读能力。“但是,英文是拼写文字,而汉字兼具表音和表意的功能,中国孩子在拥有了一定文字和常识积累后,能猜读、跳读,而不影响对整篇文章内容的理解。有很多诸如此类的中国特点,是在制定中国儿童的分级阅读标准时必须考虑到的。”

  王林认为,阅读分级要考虑“人”、“书”和“环境”三方面内容。“人”的因素包括孩子的年龄、性别、阅读基础、理解能力、是否有成人协助、是否有阅读障碍等;“书”的因素包括篇幅、生字、词汇难度、情节难度、主题深浅、图书类别、是否有拼音、引进图书的翻译质量等;而“环境”因素则包括家长、老师对阅读的理解与引导,孩子接触图书的频率等。这些都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更是错综复杂。比如,几岁的孩子能阅读多长的作品?我们编辑教材的原则是孩子每增长一个年级,阅读字数增加100字,但这样的做法是否科学,还缺少有力的数据支持。”王林说,“事实上,我们发现,短文不一定容易被孩子理解。《丑小鸭》翻译成中文后有6000多字,孩子理解起来很顺畅,当我们在课本中将其压缩到400多字时,孩子们反而不太容易理解了。”

  周合表示,“阅读分级考虑的是大众而不是小众,面对的全中国的孩子,他们可能来自发达地区,也可能来自欠发达地区甚至是贫困地区,这为分级带来了难度。同时,分级还应尽量避免出版人、学者的专业偏好,多了解来自孩子们的心声。”

  “分级阅读需要包括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儿童文学、儿童编辑出版、儿童阅读推广、儿童图书馆、儿童图书营销等多学科专业和行业的专家共同参与,需要真心实意献身儿童阅读事业的有心人、志愿者。分级阅读实际上是一种开放性的阅读指导,有相当大的难度。也正因为如此,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创建。”王泉根说。 本报记者 邢宇皓

  链 接

  分级阅读内容选择的“南方”标准

  今年6月4日,由南方分级阅读中心研发、专为少年儿童课外阅读提供科学指导的《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内容选择标准》和《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水平评价标准》通过了国家版权中心的审核。由此,这套“儿童青少年课外阅读分级标准”成为了国内分级阅读的首套标准。该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让孩子学会阅读,培养孩子获得阅读的成就感和快乐感。

  南方分级阅读中心的这套《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内容选择标准》,将儿童青少年的阅读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是小学1—2年级,以阅读具体形象的图书为主,引导孩子们爱上阅读;第二学段是3—4年级,将逐步增加文字阅读数量,扩展阅读范围,让孩子们学会阅读,形成阅读习惯;第三学段是小学5—6年级,要增加不同体裁的读物,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形成个人的阅读倾向;最后一个学段是7—9年级,即初中阶段,要在这一阶段形成自己的阅读个性。

  ——摘自《政府倡导社会支持媒体推动机构运作——分级阅读的“南方”先锋》,《中华读书报》2009年6月10日06版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