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中国影视人类学进入快速发展黄金时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综述:中国影视人类学进入快速发展黄金时期
2009年07月31日 02: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昆明七月三十日电 (记者 徐向良 保旭)正在此间举行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大会期间,展映了从世界各国征集和精选的二十三部人类学影片,以生动的形式和独特的叙述方式展示世界多元文化。其中包括十五部中国导演拍摄的影片,这说明中国影视人类学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影视人类学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建立在人类学和影视学两者结合的基础上。以电影手段记录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状况,制作具有人类学或民族学性质的影片资料,这是中国影视人类学学科的肇始。据介绍,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有关学者首次呼吁摄制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诸形态,反映和记录各民族社会的历史、现状和文化遗产的影片。就在当时,中国知名的影视人类学专家杨光海拍摄了《苗族》、《清水江流域苗族的婚姻》等五部影片,也成为中国独立拍摄人类学影视片第一人。随后,中国影视人类学开始生产出大量有关民族文化的、具有人类学意义的民族影视片。

  在这期间值得一提的是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作为中国唯一一个以民族命名的电影制片厂,从一九八三年到一九八七年,先后拍摄了《博南古道话白族》、《纳西族和东巴文化》、《泸沽湖畔的母系亲族》等涉及云南十七个少数民族的十八部影片。

  与此同时,有关影视人类学的研究也随之出现。有关学者对影视人类学片的拍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意义,以及田野调查与拍摄关系、记实与复原、现代化手段与高科技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一些高等院校相继开始进行影视人类学的教学。

  随着中国影视人类学趋于成熟,一批更具学术规范的影视人类学作品在国内外引起关注,其中一些作品在国际上获得大奖。一九九一年《沙与海》获得第二十八届亚洲广播电视联盟大奖,成为第一部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电视纪录片;同年《藏北人家》入围法国戛纳电影电视节;一九九三年《最后的山神》获年度亚广联大奖;一九九四年《普吉和他的情人们》、《走进独龙江——独龙族的生存状态》同时入围德国、瑞典、英国举行的国际电影节等等。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举办系列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基础上,中国影视人类学界与国际学界开始有了更多的合作与交流。一九九六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影视部等学术机构合作,在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拍摄记录藏族传统宗教文化的纪录片《神圣的鼓手(安多)》,一九九八年获得第十七届法国国际人类学电影节特别提名奖。

  有关学者认为,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影视人类学研究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据统计,中国从建国以来累计生产影视人类学片约有一千部之多。现在,中国影视人类学已经完成了本土化的嬗变,实现了与西方影视人类学界的平等交流和对话。同时,日新月异的影视手段也吸引着更多的人类学工作者去审视这一新学科表现出来的力量及其在未来人类学研究中的作用。

  中国影视人类学学会主席揣振宇在此间表示,当今世界已经步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手段改变和扩展了人们的视听方式,深刻影响着当代社会和学术研究。影视人类学的发展,将为多元文化理解乃至多元文化重建工作作出更大贡献。(完)

【编辑:魏恒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