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孕育五千年陶瓷技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黄河孕育五千年陶瓷技艺
2009年08月21日 00: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兰州八月二十日电 题:黄河孕育五千年陶瓷技艺  

  作者 朱世强

  在中国论及陶瓷,东有景德镇,西有平川区。平川,位于甘肃白银境内,自古以来文化氤氲,她的陶瓷文化犹如一幅瑰丽的画卷,历经轮回岁月的见证。

  为期两天的首届中国西部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二十日落幕,凭借其资源、悠久的陶瓷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遗传技艺,平川在此提出,打造西部陶瓷之都。

  在这里,出土了距今五千年历史的变形鸟纹双耳彩陶罐、马家窑边彩陶盆,汉代出土的汉绿釉八角兽首将军瓶,宋代的黑釉剔刻花扁瓶,元代的平川磁窑等等。这些,都可看出平川出土的彩陶陶制坚固、器表细腻、彩绘线条流畅细致、图案繁缛多变。

  六十八岁的张克华老人说,从他这辈算起,他们家族已经有十七八代从事制陶这门手艺,他十一二岁就开始做陶。十几代人因为饥荒、战乱断断续续做着陶瓷,家族的制陶历史也是口口相传才保留下来的。

  “因为当时的条件,制陶都是手工和牲畜完成,然后用牲口拉三百公里的路程到达兰州、天水、宁夏去卖,一次来回就要半个月。”张克华老人唏嘘感慨道,从他记事起,他的太爷爷就在做陶瓷,当时有四大窑主,薛家、任家、徐家还有他们张家,现在有两三家依然在做陶瓷生意。

  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三千多年以前,平川就开始烧制陶器,属马家窑文化范畴。明代以后,随着移民屯边政策的实施,这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陶瓷生意,初步形成了声闻西北的较大规模。清代以后,逐步形成陶瓷生产重镇——磁窑,商贾如云,兴盛之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整合资源,将以前的手工作坊式的陶瓷工房改为陶瓷工厂合作社,每个社有两百多人,从此结束了人工搅轮的时代。

  有十年收藏经验的平川陶瓷爱好者邓永宏说,这里之所以出土大量的陶瓷,说明这里曾经有很多达官贵人,因为人在生前享受什么样的生活,死后也会在坟墓里“享受”同等待遇。从平川出土的彩陶可以看出,这里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户。到汉代,陶器的材质发生变化,陶瓷才进入寻常百姓家。

  平川悠久的彩陶历史就是在黄河文明中孕育而生,它像一首古老的诗歌,诉说吟诵着平川的历史和文化。(完)

【编辑:张哉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