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整容” 专家学者的“孔乙己化”令人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汉字“整容” 专家学者的“孔乙己化”令人忧
2009年09月01日 08:15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000名专家参与,历经8个寒暑才搞出《通用规范汉字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居然是“44个汉字整形”。日前,又有30多位著名文字学家聚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集体对此举的科学性表示质疑并呼吁叫停(8月31日《哈尔滨日报》)。

  真没想到,这么快,中国的专家学者又再次“孔乙己化”了。并不是说他们像孔乙己那样“穷”,因为他们不是先富即为中产,酒钱早已不是问题;也不是说他们像孔乙己那样迂腐,因为教授潜规则女生,以嫖娼的方式“扶贫”等,现在连新闻都算不上了。说他们“孔乙己化”,是说他们像孔乙己那样,专门喜欢研究“茴字有四样写法”这种没用的学问。区别在于,孔乙己替人抄书,是自己弄钱养活自己,而这些专家学者,则又拿工资,又拿津贴,研究的学问与“经世致用”这四个字连边也沾不上。

  44个汉字的整形仅为“好看”,却要由此产生相当惊人的成本。

  专家学者的孔乙己化,说到底,是中国文人自命“精神贵族”的悠久传统在当代社会的死灰复燃。近十几年来,专家学者的地位渐趋优越——虽然不如官员显赫,老板富有,但也没有他们的压力或限制,到了教授、研究员一级,便待遇优厚,终身无虞——于是乎老毛病又犯了,一会儿要改春节,一会儿要用熊猫代替龙来做中华民族的象征,一会儿又要用繁体字代替简体字……总之没有消停的时候,这些伪议题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客观上帮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忙,也从一个侧面凸显了专家学者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生存状态。

  知识分子掌握的话语权也是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如果不受制约,也会被滥用,围绕汉字整形的喧嚣,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迅先生当年对孔乙己式中国文人的批判,仍然没有过时。质之中国专家学者的精神状态,我还要大声地说:先生不能走!

  作者: 郭松民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