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依钊:华文媒体须先树立公信力,才能强化话语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萧依钊:华文媒体须先树立公信力,才能强化话语权
2009年09月03日 13: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华文媒体须先树立公信力,才能强化话语权

  作者:萧依钊(世华媒体集团/马来西亚星洲媒体集团总编)

  近30年来,中国崛起,在世界的地位也随之渐高。中国的声音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历史的因素,西方少数几个国家一直拥有强势的话语权,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全球华人,至今仍无法争取到相对平等的话语权。

  西方话语权是通过强大的媒体传播力来实现的。目前,世界上80%左右的新闻是源自西方几家大通讯社,包括美联社、路透社、合众社、法新社、彭博社等。而西方的几家跨国电视台,例如CNN、BBC、CNBC等,在世界舆论中一直发挥着导向性的影响力。

  近10年来,中国一直在为扭转话语权处于劣势的格局而努力不懈。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社的覆盖率和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大陆以外的民营华文媒体集团,例如,香港的凤凰卫视、世华媒体集团(旗下包括香港和北美的《明报》,马来西亚的《星洲日报》、《南洋商报》、《中国报》、《光明日报》以及《亚洲周刊》30种杂志)、台湾《联合报》和《世界日报》系、香港《星岛日报》系,也在朝向全球化的道路上奋进。

  可是,无论是从传播范围、营收,或是全球影响力来看,上述华文媒体显然与西方强势媒体有着很大的距离。

  各地的华文媒体怎样才能强化话语权?华文日报何以能从非主流跻身入主流媒体?2009年3月31日,马来西亚原副首相纳吉,在出任首相之前三天,亲临马来西亚最大的华文报《星洲日报》总社访问,并和《星洲日报》高层对话。他声明,此行是为了深入了解华人的心声,并希望通过《星洲日报》向华人传达一些信息。这史无前例的访问,被媒体人和政治观察家解读为马来执政党领导人借重《星洲日报》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向华人社群释放善意。

  在马来西亚,传统的无线电子媒体(电视台和电台)都被国营企业或执政党的投资公司所掌控。近10年来崛起的卫星电视,也是亲近马来政党领袖的财团所拥有。同样的,马来文和英文报纸主要都是执政党的投资公司所拥有。它们的立场基本上都是亲执政党。

  华文报的角色非常特殊。华文报在政治课题上总是力图保持客观、中立、公正,由此树立了比其它语文媒体较高的公信力。

  华人视华文报为华人民意的传声筒、华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者。因此,华人一以贯之地支持和拥护华文报。华人仅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23.9%,而马来西亚有16家民营华文日报;反观马来文报,马来人口占总人口的6成,只有3家马来文日报、2家都市报。按常理,马来文报的发行量应该远远超过华文报。但是根据独立调查机构ABC的调查,《星洲日报》的日发行量超越了马来报以及各族群皆可阅读的英文日报。

  《星洲日报》的经验说明,媒体要先建立公信力,才能有传播力,进而提高话语权。而媒体的公信力,是建立在客观、公正和真实报道的基础之上。

  今天,国际次序正悄悄地发生变化,中国地位日显重要,况且随着中国经济的神速发展,中国的媒体积蓄了足够的经济实力跨出国门,走向全球。对中国媒体来说,这是一个转变的契机。过去意识形态倾向性较强的中国媒体,今后必须以较开放的心态,按国际化的新闻理念和规律运作。

  不论是中国国内或海外的华文媒体,首先必须在华人世界树立公信力,才能具备走向全球的实力。只有反映全部真实、公正、客观的报道才真正具有传播力,建立公信力。

  “强化华文媒体的传播力,强化华人的话语权,让全世界听到华人的声音。”这绝对是每位有志气的华文媒体人的梦想,以及所追求的目标。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