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编剧纷纷涉足歌剧创作 能否高票房?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影视编剧纷纷涉足歌剧创作 能否高票房?
2009年09月16日 10:14 来源:北京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不久前,国家大剧院先后亮相了今年年末即将推出的两部由大剧院新制作的歌剧——《西施》和《山村女教师》的创作团队,令人瞩目的不仅仅是两位名气不小却都是初涉歌剧的作曲家雷蕾和郝维亚,更加吸引人们眼球的是邹静之、刘恒两位近年来因编剧而在影视界名声大噪的作家,受邀分别担任这两部歌剧的编剧。这无疑给中国的歌剧界带来一股新鲜气息。但正如邹静之所言,“歌剧毕竟是作曲家的地盘”,高收视率影视剧编剧真的能够带来歌剧票房吗?

  现象 作家涉足中国歌剧

  说到邹静之和刘恒,后者肯定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介入歌剧创作,而邹静之十几年前还有一部作曲家郭文景的歌剧《夜宴》在先,但由于《夜宴》只是一部短小的现代歌剧,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无法与如今的大歌剧制作相提并论,两位作家仍然被视为歌剧界的新手。

  关于大作家的介入,邹静之的老搭档郭文景认为这是中国歌剧创作向前走了一大步的标志,同时,他也肯定这件事情只有国家大剧院强大的财力和在专业界和社会上的号召力才可以做到。“在大剧院开张之前,谁有钱或者愿意把这么多的钱用来创作歌剧?对于我来讲,根本就请不起文学水平高的作家来担任编剧。我的《狂人日记》的编剧曾力,本行是舞美,他完全是因为热爱鲁迅而无偿担任编剧;邹静之则更因为他是个超级歌剧发烧友,甘愿象征性报酬作回报。”

  分析 歌剧编剧先天不足

  郭文景坦言,正是因为歌剧编剧相对有其专业性,地位又逊于作曲,即便歌剧打响作曲家成名,编剧依然会默默无闻。所以这二三十年国内鲜有名作家为歌剧写剧本的案例,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歌剧少有文学性较高的剧本的原因之一。

  但没有好的剧本,即便作曲家本事再大也写不出好歌剧来,歌剧是一门综合艺术,要多方合力才可以成功。近年来,多部国产歌剧乃至音乐剧都首先是受制于劣质编剧而先天不足,难以成功,所以,歌剧虽然是作曲家的地盘,但想要成功仍然依赖于编剧的水准和与作曲配合的密切程度。

  出路 文学造诣催化精品

  对于此次选择邹静之、刘恒作歌剧编剧,国家大剧院的负责人李志祥告诉记者,这两位的确是影视剧的名家,但他们之前一位是著名诗人,一位是著名作家,他们在文学上的造诣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重大题材的判断能力、把握能力和作品的戏剧性方面,已经在他们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给足了大剧院信心。

  李志祥坦言之所以选择了影视剧编剧而没有考虑已经有上演歌剧在身的歌剧编辑,是因为“中国的歌剧编辑有经验的人实在太少了!抛开《江姐》、《洪湖赤卫队》、《白毛女》这样的纯民族歌剧不谈,这三十年还没有谁写出过西洋歌剧构架的大歌剧剧本。既然如此,那我们就首先考虑他的文学水平,基础必须要牢固。毕竟歌剧是门综合艺术,真正的成功还需要作曲以及导演、演唱、舞美的二度创作。就目前而言,两个剧本都得到了两位作曲家以及两位导演和歌唱家的充分肯定,从大剧院的角度来看,也非常符合‘高品质、高水准的高雅艺术’的标准”。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