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拿什么爱祖国 两颗原子弹改变日本文化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我们拿什么爱祖国 两颗原子弹改变日本文化观
2009年09月16日 11:20 来源:钱江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我们拿什么爱祖国?

  保护身边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

  20项新“非遗” 月底揭晓

  目前,我国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经公布了两批,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共有十大类共1028个项目,其中有四项进入了联合国保护名录,被称为人类口头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它们分别是: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的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

  过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两年评一次,每次每国只能申请评一项,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

  但是,如果按照联合国这个速度,一千年之后,我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评不完。所以我国多次和联合国官员交流,联合国的这个看起来很公平的办法背后,隐藏一个巨大的不公平:把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有着56个民族的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太平洋的一个部落式的岛国放在一起,这是公平的?我们几次把联合国的官员请到国内,参观国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被打动了。

  从今年开始联合国改变了方法,将不再限制同一国家的申报项目。30多个申请项打回来了10多项,本月底有望公布属于中国的约20项新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两颗原子弹,改变了日本的文化观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保护住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我们的魂,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自觉”的概念最早由费孝通提出来。一个民族只有做到文化自觉,才能够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文化。

  但是,文化自觉是很不容易的。最早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是日本人。到过日本的人都会惊讶,设施非常现代化,有最先进的电子设备,日新月异的动漫;而这个民族又非常传统,对传统文化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比如相扑,一身的肉就挂着一块遮羞布,在台上摔来摔去。但日本人里没有一个人说科学发达了,我们也要给相扑运动员设计一套运动服。为什么至今没有一个日本人提这个口号,为什么日本人要穿和服去看歌舞伎、去看雅乐,而且把它当成一年中最大的一件事情?

  仔细看一下日本的近现代史,就会发现日本的社会思潮在一个点上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点就是二战战败。为什么日本人最早在1952年就公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他们怎么会有这样的思想转变?我的回答就是:两颗原子弹。

  国破家亡,让日本人认识到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可以听你美国人的,可以没有独立的政治,没有独立的经济,甚至没有一支军队,但是只要这个民族还有和服,还有大相扑,还有柔道,还有歌舞伎、茶道、寿司、日本料理……只要这些东西还在,这个民族就还在。对日本人来讲,这个观念的转变是翻天覆地的。

  爱祖国,先要熟悉祖国的文化

  其实中国人的国际观有时候很狭隘,一百个人说国际接轨的时候,心里想的是美国,绝对不会想到和坦桑尼亚或者柬埔寨接轨。我们以孩子去美国留学、拿到美国绿卡为荣,我们国家的幼儿园以双语教学为傲,我们考公务员、研究生首先要考英文水平……

  现在一个在杭州出生的80后,和一个纽约80后、首尔80后、东京80后有什么不同吗?除了母语,大家同样每天上互联网,在同一个时刻,看同一场NBA的篮球赛和欧洲杯足球赛,穿同样的阿迪达斯运动服,背同样的LV,甚至他们做的梦都是一样的。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物产。再不保护,再过20年真的就世界大同了。

  但是现在我们也不能完全悲观。于丹成为了明星,而她成为明星的途径是讲《论语》,就凭这一点我觉得还有希望。毕竟人们开始关注这些东西,而关注、熟悉这些东西后,你才能够爱上它。

  我们爱祖国爱什么?我想,先就要爱我们祖国的文化,因为是我们中国的文化,才决定了你是一个中国人。

  很多海外人士认为,文革后中国就没有传统文化了,传统文化都到了台湾了,大陆没有了,我当时就说了《红楼梦》里的一句话“瘦死的骆驼也比马肥”。

  我举个例子,我有一位英国朋友,专门研究中国民间音乐。他曾经到中国河北省一些县去考察民间音乐,他发现每个地方的民间音乐都还保留着原始的资料,许多村里都把古老的乐谱给他看。当地一个农民告诉他:“我爸爸是民兵连长,当年扫四旧时,没有真的烧掉,而是像鲁壁藏书一样,把这些保护下来了。”

  警惕重申报轻保护现象

  现在国家已经有两批共100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及有3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共1488个人。去年国家通过财政拨付的方法给这1488个传承人每人8000元。8000元不算多,但对一个甘肃的木偶艺人或一个陕北的剪窗花的艺人来讲,就够他一年的收入。有了这笔钱他能安心地带徒弟,安心地做创作。

  那么除了这些工作,目前还有哪些问题?首先是各地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大家都要申报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很多的企业,他的目的很简单,通过申报成功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扩大知名度,从而增加收入——这与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衷有很大的距离。包括一些地方政府通过申报来扩大地方的知名度,来搞旅游,这都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但我认为,最大的问题还在观念和文化自觉的问题。日本人的文化自觉是靠两颗原子弹,韩国文化自觉的到来在1965年,韩国单一民族超过半个世纪的分裂,这样的代价让他们认识到一定要保护韩国的非物质文化物产。那一年韩国公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而北京市市政府同一年却给中央打一个报告,要求把紫禁城的城墙给拆了,理由是代表封建,幸亏中央没批。

  上个月,我为全国民族器乐大奖赛做评委,发现了两个很糟糕的倾向:一个是我们的音乐院校重技术轻艺术,重艺术轻文化。所有的民族乐器技巧演奏,从三弦到板胡,所有选手基本都是表演外国乐曲,而且是快速进行的曲子,比如《野蜂飞舞》。这个曲子用钢琴和小提琴演奏,那确实是精彩的,但换其他的乐器,尤其是有选手拿三弦在演奏这曲子,不仅曲子自身的特色不复存在,连三弦音色的华丽味道也没了。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短处跟人家的长处拿来比?还是观念问题,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

  维也纳金色大厅是音乐家的秀场

  这些年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在报纸上看到某某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了什么音乐会,好像去了金色大厅就代表走向世界了。我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是秀。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是谁花钱谁就可以在那儿演。

  我国驻维也纳领事馆的文化参赞前几年曾写过一篇文章,要求国内的音乐团体别再来了,他们送票送不出去了。因为所有的音乐家都要在维也纳演一场,以示走向世界。怎么演呢?第一不卖票,所有票都是送的。

  而中国人在国外演出的音乐本身,也很有问题,我们没有把最好的拿出去。没有一个洋人学琵琶,你知道为什么?他们觉得这乐器声音刺耳、演奏技巧复杂。洋人学的最多的亚洲乐器一个是日本的尺八,一个是印度的西塔尔。西方人觉得东方跟优雅跟智慧挂钩,认为这个意境是他们心目中追求的。我听了半天摇滚了,身心俱疲,我想听一阵清风。我们可以推什么乐器出去?像古琴,我就认识几个西方古琴家,他们弹古琴觉得特别自豪。

  只有保护住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住我们民族的精神DNA,我们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有文化自觉的大国,才能够真正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报见习记者 章咪佳 整理 尹炳炎 摄影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