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技术与人类生活:防菌涂层模仿鲨鱼——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仿生技术与人类生活:防菌涂层模仿鲨鱼
2009年09月16日 16:03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鲨鱼皮肤为科学家提供许多灵感
蛇怪蜥蜴能在水上轻松行走
日本的高速列车都有像鸟喙一样的车头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防菌涂层模仿鲨鱼 多刃锯模仿树蜂

  仿生技术与人类生活

  防菌塑料涂层利用鲨鱼皮肤原理,新干线列车模仿翠鸟……美国科学家近日盘点了人类仿生技术,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心理绒毛》杂志上。

  1. 防菌涂层

  模仿对象:鲨鱼

  鲨鱼整个身体覆盖着一层层凹凸不平的小鳞甲,可以让身体长久保持清洁。它的身体不会积聚黏液、水藻和藤壶。科学家托尼·布伦南根据鲨鱼皮肤的特性,开发出防止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的塑料涂层。目前正在医院患者接触频率最高的一些地方进行实验,比如开关、监控器和门把手,确实可以赶走细菌。

  2. 音波手杖

  模仿对象:蝙蝠

  音波手杖是一种盲人用的手杖,在靠近物体时会振动。这种手杖采用了回声定位技术,模仿了蝙蝠的生存本领。音波手杖能以每秒6万个的速度发送超声波脉冲,并等待它们返回。利用这种技术,音波手杖不仅可以“看到”地面物体,如垃圾桶和消防栓,还能感受到头顶的事物,比如树杈。

  3. 新干线列车

  模仿对象:翠鸟

  日本第一列新干线列车速度达到每小时120英里(约合每小时193公里)。但是,如此快的速度却有一个不利方面,列车驶出隧道时总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噪音。工程师中津英治是一位鸟类爱好者,他发现新干线列车总在不断推挤前面的空气,形成了一堵“风墙”。当这堵墙同隧道外面的空气相碰撞时,便产生了震耳欲聋的响声。为了获取灵感,他开始研究善于俯冲的鸟类——翠鸟的行为。翠鸟生活在河流湖泊附近高高的枝头上,经常俯冲入水捕鱼,它们的喙外形像刀子一样,瞬间穿越空气,从水面穿过时几乎不产生一点涟漪。现在,日本的高速列车都有长长的像翠鸟喙一样的车头,令其相对安静地离开隧道。外形经过改进的新干线列车速度比以前快10%,能效高出15%。

  4. 风扇叶片

  模仿对象:驼背鲸

  美国流体动力学专家、海洋生物学家弗兰克·费什教授注意到,驼背鲸的鳍状肢前部具有垒球大小的隆起,它们在水下可以令鲸鱼轻松在海洋中游动。但是,根据流体力学原则,这些隆起应该会是鳍的累赘,但现实中却帮助鲸鱼游动自如。

  于是,费什对此展开调查。他将一个12英尺(约合3.65米)长的鳍状肢模型放入风洞,看它挑战对物理学的理解。这些名为结节的隆起使得鳍状肢更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费什发现,它们排列的方位可以将从鳍状肢上方经过的空气分成不同部分,就像是刷毛穿过空气一样。费什的发现叫做“结节效应”,不仅能用于各种水下航行器,还应用于风机的叶片和机翼。根据这项研究,费什为风扇设计出边缘有隆起的叶片,令其空气动力学效率比标准设计提升20%左右。

  5. 水面行走的机器人

  模仿对象:蛇怪蜥蜴

  体形较大的蛇怪蜥蜴之所以能上演“水上漂”,是因为它能以合适的角度摆动两条腿,令身体向上挺、向前冲。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机器人技术教授梅廷·斯蒂对此深受启发,造出第一个能在水面行走的机器人。它可以监测水库中的水质,甚至在洪水期间帮助营救。

  6. 太阳能电池板

  模仿对象:马勃菌海绵

  橙黄色的马勃菌海绵并不多见,它基本上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碰碰球”。马勃菌海绵的“骨骼”是由众多格子状的硅钙物质构成,类似于制造太阳能的电池板、微芯片和电池的材料,但有一点不同:我们制造这些材料时需要大量能量和各种各样的有毒化学物质。

  海绵显然做得更好:它们只要向水中释放特殊的酶,从中吸收硅钙,就能把这两种化学物质变成需要的外形。美国加州大学生物技术教授丹尼尔·摩斯研究了马勃菌海绵酶的特性,并成功进行了复制。他研制出清洁、高效的电极,使太阳能电池板更加环保。

  7. 多刃锯

  模仿对象:树蜂

  不要害怕树蜂屁股上两根像鞭子一样的大大的针状物。它们不是刺儿,而是“钻头”。科学家最终发现,树蜂的两根针状物可以深入木头,然后像拉链一样锁起来锯东西。

  英国巴斯大学的天文学家认为,树蜂的“钻头”在太空大有用武之地。为了在火星上寻找生命,必须在火星表面凿洞。受树蜂的启发,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一侧有多余刀刃的锯子,让它们像树蜂的“钻头”一样互相推。这套装置可以用于在无任何重力的星体的表面凿洞。

  8. X光透视机

  模仿对象:龙虾

  生活在水下300英尺(约合90米)处的龙虾具有“X光视线”。与人眼(必须由大脑解读所折射的图像)不同,龙虾可以直接看到反射的图像,将其聚焦于某一个点,全部在此聚集以后形成图像。

  科学家模仿龙虾,用于制造新型的X光透视机。“龙虾眼X光成像仪”(LEXID)是一种便携式“手电筒”,可以看穿3英寸(约合8厘米)厚的钢板。这套仪器可以射出一串细细的低功耗X光穿透物体,无论碰到什么东西,都会在另一端恢复原状。 孝文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