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被作协“名誉”了,哪损声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金庸被作协“名誉”了,哪损声名?
2009年09月21日 13:58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被名誉”的金庸无损

  “侠之大者” 

  作者:王传涛

  9月8日,中国作协七届八次主席团会议在广东江门召开,会上,主席团成员通过了金庸当选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的决议。自金庸加入作协的消息传出,网上的争议甚嚣尘上,“武林盟主却入门派”、“金庸是否晚节不保”……大多是有损无褒。及至后来,“内定”传言、“当官”传言,更是将作协一次次推上风口浪尖。

  很多看过金庸小说的人都喜欢去猜测,金庸最像他众多小说主角的哪一个,是憨厚木讷的郭靖,是飞扬跳脱的杨过,是豪情万丈的萧峰,是优柔寡断的张无忌,还是乖觉油滑的韦小宝……其实,在笔者看来,任何一位小说主人公都只是作者性格的一部分,金庸应该是这所有主角的一个共同融合体。所以,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作家来说,如果我们仅仅凭他被选入作协当了个名誉副主席,就说些“晚节不保”、有损“一代宗师”地位之类的话,当然失之偏颇。

  金庸的一生是“侠之大者”的一生,是“一事能狂便少年”的人生,是快意恩仇的一生……这样的人生是绝非一个中国作协就能抹杀得了的。在《金庸传》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1941年,正在上中学的金庸发表了他的处女作《一事能狂便少年》,讽刺了当时曾训斥过他的训导主任,结果金庸被学校开除。后来,“一事能狂便少年”便符号化了金庸的传奇个性。此外,金庸还有一次被开除的经历。抗战后期,金庸考入了当时的中央政治学院外交系,当时校长不是别人,而是蒋介石。因为金庸认为,学校所规定的“见到蒋介石之后马上起立、立正”,非常法西斯,引起了校方的不满,旋即遭到第二次开除。

  “一事能狂便少年 ”的例子远不止这两件。建国之后,金庸为了实现自己的“外交官梦想”,一路从香港北上到北京见了故友乔冠华。可是,金庸既不是党员,又出身不好,这决定了他不可能当成外交官。乔冠华就劝金庸去读书、去入党,可是,金庸却选择了回香港,继续他的副刊编辑职务。在一期访谈类节目中,金庸这样说道,我喜欢随心所欲,不守规矩。之后金庸的传奇人生更是让人惊叹。以8万元起家创办《明报》,在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又让出《明报》;十五部小说更是成就了一个这样的不朽传奇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晚年就学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可以说,晚年的金庸仍然在继续着自己的游侠之梦,一直到现在。

  而中国作协的“名誉副主席”一职,对于“被名誉”了一辈子的金庸来说,又何足道哉?看一看金庸先生的“荣誉”有多少吧: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名誉院长、吉林大学名誉教授、香港大学荣誉博士、名誉教授、剑桥大学荣誉院士、剑桥大学荣誉文学博士……这些头衔叫起来都是响当当的。所谓“誉多不压身”,再加上个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也算不了什么。

  可以看到,金庸就是彻底的“侠之大者”。一手武侠、一手时评的他在文学界已是无人能比;一边办报、一边参政、一边出书的他堪称今世“范蠡”;活到老、学到老的学生金庸更是为无数年轻人树立了新的榜样。一个小小的作协副主席又怎能有损于他的声名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