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军政大学:请“常败将军”教“常胜将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华北军政大学:请“常败将军”教“常胜将军”
2009年09月24日 10:25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郭晓峰 仇辰 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华北军政大学:解放战争军政骨干的输送带

  院府恢弘,军歌嘹亮。隔着墙边遒劲的翠柏苍松,石家庄人常常闻声驻足,凝视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那一行璀璨金字,目光或亲切或神往。

  兵者如流,营盘未动。落户石门,栉风沐雨,从完善“游击战”到演练“打赢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她创造着历史,也是历史伟大跨越的忠诚见证。

  61年前,中国历史起跳前夜,带着党中央、毛主席的重托,带着“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的荣光,华北军政大学成立于此,掀开了为解放战争培养、输送正面攻坚战军政骨干的新篇章。

  1

  为打赢大规模战争而办学教学

  1948年春,解放战争硝烟滚滚,我军战略反攻节节胜利。4月下旬,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河北阜平县城南庄举行会议,决定先集中兵力在中原打大仗,尽可能多地把敌军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

  无暇回味先前的一个个胜利,毛主席在一直思索着,他深知,接下来人民解放军要面临的,不仅是正面战场的更大规模的战斗,而且场场是硬仗。

  此时,在战略决战行将展开的节骨眼上,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经达到280万人,并拥有了炮兵、工兵等新的兵种部队,然而新的战争形势,使军队补充更多精锐军政干部的要求变得更为迫切,于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在华北、东北、华东、西北、中南五个战略区建立军政大学,再向军政大学“要人”。

  当时,毛主席考虑到华北重镇石家庄已解放,晋察冀解放区、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成一片,成为我军战略反攻的前沿,而且中央要移驻平山县西柏坡,华北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就亲自点将,让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叶剑英担任华北军政大学的校长兼政委。毛主席提出了明确的办学要求:“要理论联系实际,直接为战争服务”。

  早在人民解放军进入战略进攻阶段不久,叶剑英鉴于人民解放军参谋人才缺乏的状况,就已经着手派人到部队基层调查,考察部队参谋人员及现状,准备向中央军委提出办一所参谋学校的建议,现在,中央决定让他去办综合性的军政大学,叶剑英欣然允命。1948年5月23日,叶剑英赶赴石家庄华北军大校部所在地,担任校长兼政委,华北军区副司令员萧克兼任副校长,朱良才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6月11日,这所源于抗大二分校,后由晋察冀军区的军政干部学校、步兵学校和晋冀鲁豫军区的军政大学、陆军中学、青年教导团合并组成的华北军政大学在石家庄正式成立,开始了新的历史征程。

  “不教而战是谓弃之,不学而教是谓害之”。薪火相传,如今,这句话已是解放军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人铭刻于心的校训,意思是说,让没有经过军事理论学习和严格训练的学员去打仗,就等于让他们白白送死,最终导致战争的失败;不注重自身的学习、不具备高深的学问就去教学,就等于害人误国。

  这是1948年10月,时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的叶剑英结合《论语》中“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一说,向全校干部和教员提出的教学理论,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的近半年时间里,叶剑英校长刚刚带领全校干部和教员打了一场自行编写教材的“硬仗”——— 学校建校之初,几乎没有现成的教材,导致一些教员授课也无从下手,为了解决教学的“教材荒”,叶剑英要求全校干部教员本着对学员负责、对教学使命负责的态度想办法。在经过大讨论后,他首先结合了一部分干部的意见,收集国内外军校的基本军事教材,结合华北军政大学的教学目的组织重新编写。在编写战术教材的过程中,学校教育部又抽调一部分教员奔赴解放前线战场,观摩实战,将实际作战经验补充到教材中去,就这样,全校很快有计划地编译了30多种军事教材和20余种政治教材,为全校统一教学内容打下了基础。

  2

  请“常败将军”教“常胜将军”

  建校之初,华北军政大学就将毛主席提出的战略方针“军队向前进,加强纪律性,由游击战过渡到正规战”作为教育方针。依据战争形势的变化,华北军政大学的战术教学侧重于攻坚战、山地战、水网稻田战、河川战训练;技术教学则侧重于炮、工、摩托等专业训练,该校仅第一期招生计划,就要培养团级干部500人,营级干部1000人,炮兵、工兵、参谋、摩托专业和政工干部各500至600人,总计招收学员近5000人。然而此时的华北军政大学,全校能上课的教员仅有36人,缺额达75%!与此同时,朱德总司令对华北军政大学教员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视,他明确指示学校要培养500名军事教员,为办好军大,也为将来办好陆军大学做准备。

  面对如此巨大的师资缺口,叶剑英校长联想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利用旧军官作教员来创办陆军大学的例子,果断提出了“搬师请贤”的想法,即从敌人阵营中起义、投诚和被我军俘虏过来的人中,吸收有真才实学者来校任教。

  一石激起千层浪,叶剑英校长的这一决定,很快在全校教员和学员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常败将军教常胜将军,是给自己抹黑!”听到部分学员不理解的言论后,叶剑英将此事提到校党委会上进行专题讨论。当时,住在军政大学的朱德总司令,也和叶剑英一起给大家做思想工作,就这样,经过多方努力,二三百名收编过来的国民党各级军官陆续来到石家庄,步入华北军政大学的校门,这些旧军官过去分别就读于武备学堂、陆军大学、保定军校,其中少数还有留洋学习经历,具有一定的军事理论水平和技术专长。

  当时,来校任教的部分旧军官也心存疑虑,担心得不到信任。为了打消这些顾虑,萧克、朱良才等校领导多次给他们做报告,并且有针对性地与个别人谈心,此外,学校还依据教学能力,将全校教员分为初、中、上、高四个级别,分别享受排、连、营、团以上干部待遇,各级都有伙食补贴和教员优待,这样一来,广大旧军官的立场和态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叶剑英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毕业于云南讲武学校,曾执教于黄埔军校,后来又去苏联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回国后,到中央苏区任红军学校校长,抗日期间又做过多年统战工作,虽然旧军官出身的教员也大多毕业于中外各类军事院校,但在他们多数人面前,叶剑英是名副其实的前辈。当时,一些旧军官出身的教员放不下过去的“官架子”,叶剑英就诚恳规劝“只有架子放下来,才能从思想上站起来”……经过叶剑英等校领导的耐心教育,“搬师请贤”而来的旧军官们,为军政大学服务、为革命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从而也为华北军政大学的建设作出了更多贡献。

  3

  校部曾遭到30架敌机轮番空袭

  华北军政大学在石家庄成立后,北平、天津的敌人在极度恐慌的同时,更是将这所培养我军正面战场骨干军事人才的学校视为“眼中钉”。1948年8月的一天,军政大学校部驻地上空突然传来敌机的阵阵轰鸣声,片刻,十多架B-24轰炸机开始在校部驻地及周边上空进行俯冲投弹。20分钟后,为轰炸机护航的18架美制野马式战机又俯冲下来,对校区进行机枪扫射,一些来不及躲避的同志在连续的轰炸和扫射中不幸遇难。

  在这次轰炸中,还有三枚1000磅的炸弹落地后没有爆炸,一枚砸倒了警卫班的后墙,压死了全班11名同志,一枚落到了萧克副校长住的院子里,而另一枚落到了叶剑英校长的院门前。这三枚没有爆炸的哑弹,事后被军事教员带领学员拆解,用于教学。

  在当时的情况下,因人民空军力量有限,无法取得制空权,军政大学的教员和学员们只能被动防御,但是来自空中的威胁并没有影响学员们的学习热情。

  至1950年9月改名为华北陆军军官学校时,华北军政大学在办学两年多的时间里,向华北和全国战场输送了初、中、高级指挥员和兵种骨干46000余名;培养军事、政治、文化教员1000余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郭晓峰 仇辰)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