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学不能过分追求形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学习国学不能过分追求形式
2009年09月27日 08:24 来源:京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的演讲会上,王蒙对当下“越古老越受推崇”的文化态度提出质疑,箭头直指部分学校要求学生穿古装诵《三字经》,认为有点走火入魔,因为重视传统文化并非要回到过去。

  王蒙正点着了当下“国学热”的弱穴。那就是在“国学热”的发展过程中,一味“发高烧”,不做冷静思考,过分追求形式,急功近利。

  这些年,《开心学国学》《百家讲坛》《国视讲堂》等电视节目不断在荧屏出现。与此同时,读经班、孔子学校、国学夏令营、汉服成人礼遍地开花。加上于丹、钱文忠们大讲特讲《论语》《三字经》……凡此种种,表明我们已置身于一场声势浩大的“国学热”中了,但这样的“国学热”真的能让国学深入人心吗?

  依我看,许多貌似高雅的“国学”活动,其仪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比如媒体报道孟尧夫妇带着孩子西西,离群索居在终南山读经三年——古人读经也得隐居吗?再比如名牌大学的国学班——这是一个代价不菲的时尚,除了少数挥金如土的企业老总和不用自己掏腰包的官员,没有几个人玩得起。当然,把处于懵懂期的孩子送进“现代私塾”,穿汉服,日日诵《经》,似乎还蕴涵了几分中国特色的“教育崇拜”心理:教育投入不计成本,不讲规律,“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如此国学热,只不过是外语热、奥数热、钢琴热后面的一个新表现形式而已;于孩子而言,这种流感一样的时髦跟风学“国学”,究竟能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多大作用?

  实际上,我们对历史遗产的科学态度仍是鲁迅的“拿来主义”,先做具体分析,分清糟粕与精华,而且对精华还要结合实际,才能“古为今用”。持续“发高烧”,只能犯迷糊;不能持之以恒苦下慢工夫,无异于自戕。

  正如王蒙在论坛上所言:“弘扬传统文化,钻研‘国学’是好的,但是目的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不是古代化,不是回到明清、回到先秦。”或许,当我们重视在精神和心灵上继承国学精髓,国学才成为真正的“国之大学”。 □禹思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