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钟奖”华丽转身,走近民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金钟奖”华丽转身,走近民众
2009年09月28日 09:33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国家级流行乐大赛完成华丽转身

  “金钟奖”评选走近大众

  刚落幕的中国音乐“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今年首次通过深圳卫视实现了全国覆盖,同时也预示着与“梅花奖”、“荷花奖”、“金鸡奖”并列的这项国家级艺术大奖的一次华丽转身———从高居殿堂到走近民众。

  大赛全过程中求变创新伴随着争议,但近日举行的研讨会上,众多海内外专家对“金钟奖”的改革尝试却集体鼓劲加油,认为赛事所折射的中国流行乐坛转型方向不容改变。

  “庙堂”“草根”界限应弥合

  中国流行音乐界一直存在两套系统,以青歌赛、金钟奖为代表的“庙堂派”和由自由音乐人、唱片公司、各大选秀节目等构建的“草根派”。“庙堂派”获奖者们大多如彗星扫过,即便是公认的“大腕”也难以成为有市场意义的“流行乐巨星”。“草根派”虽有极少数借助媒体成了“星”级人物,然而市场作为其生存基础,使这一派难免完全为其左右。近年“草根派”及其生存方式在巨大的商业回报中不断复制和膨胀,甚至出现了纯“娱乐”与非理性发展的趋向。

  《北京欢迎你》作者小柯等指出,流行音乐是属于大众的艺术,商业和市场才是它的安身立命之本。作为传统专业大奖,“金钟奖”已到了必须主动与市场接轨的时候了。如不弥合“庙堂”和“草根”之间存在的裂痕,中国的流行音乐将难有大发展的机会。

  市场、大众不应再回避

  本届“金钟奖”流行歌曲大赛首次向自由音乐人敞开大门,选手50%来自各级音协及专业院团的推荐,50%来自社会自由报名。“庙堂”“草根”的弥合,不仅体现在开门办赛,评价标准也随之调整:只要唱功在一定水平线上,外形、气质、表现力都成了重要标准,许多唱功扎实但其他方面略逊一筹的“老将”纷纷落马;港澳台展演赛区的首次开辟,更给内地乐坛带来不拘一格的“启发”。

  有识之士认为,“金钟奖”的改革一旦开始,就不会回头。大赛监审、乐评人金兆钧说,金钟奖的审美取向将直接影响到中国流行音乐从人才培养到大众传播的整个产业链条。音乐家徐沛东认为,“金钟奖”的目标是成为“最大众的国家级赛事,最专业的全民化参与”,比赛过程中存在细节不足,在下届活动中将不断完善。(伍斌)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