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文艺批评缺什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当下文艺批评缺什么?
2009年10月22日 17:50 来源:人民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首先,缺少应有的矜持,而多的是一些近距离的追踪、简单的颂歌。常见的是,一部作品刚杀青或还未完之时,就有论者动辄数千言,笔下生风。不独文学作品,一出戏、一台晚会、影视歌舞,也不乏其例。之所以如此,除人情的、商业的、急躁的心理,以及官方意识等等之外,作为当事人特别是执笔者,最当冷静的评论家们,缺失了应有的矜持与冷静。这种急躁的、功利性的评论,总是以高亢昂扬的颂词虚语为基调,如此一来,有效的评论只能是一种期望而已。

  其次,是学理的缺失。评论大家们,多是从一些常见的细微处钩沉发微,进而触摸到学理的理性层面。评论是与创作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碰撞,不仅是故事情节的复述、贴标签似的对号。学理上的淡漠,使当今评论易患缺钙软骨症。学理性的缺失,又容易成为大言戏说似的泛滥。大言滔滔,华而不实,这种评论是类型化的,套用在任何创作中都无妨。

  再者,缺少综合性,流行的是个案的、零打碎敲似的评论。一些美其名曰“评论”的报纸版面上,多是一些杂拌类的文字,综合性的、深入的现象研究成为一种紧缺,而这体现了一个时期文艺评论的深度。当我们想起俄罗斯文学的耀眼群星时,我们不能不想到18世纪的俄罗斯文学批评家们的贡献,别、车、杜以及众多的普罗文学的大师们,以其对文学现象和群体创作、特别是新人新文学所作出的极大贡献。不止于个案的探索,着眼于综合性的分析和研究,文艺评论才有厚实的基石。

  王必胜(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