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分级阅读应当聚焦“桥梁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儿童分级阅读应当聚焦“桥梁书”
2009年11月09日 15:52 来源:文学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分级阅读”俨然成了又一个儿童阅读热点话题。“分级阅读”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家长老师们还在纳闷呢,报纸上已经有知名作家撰文反诘:分级阅读真的有必要吗?

  我觉得,作为过渡性的儿童分级阅读形式当然有必要;但这个概念也不能无限放大。儿童分级阅读的概念来自欧美。在欧美,给少儿读物标上适读年龄的做法本身就有不少争议。如今,在欧美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分级阅读以“桥梁书”的形式得到了普遍认可。我国内地的分级阅读概念是随着一套2007年引进自法国的“桥梁书”的出版而舶来的,当时出版方组织了徐鲁、王林等儿童阅读专家对分级阅读及“桥梁书”进行了首次研讨,引起业内关注。随着多家出版机构陆续推出的“分级阅读”、“桥梁书”品种的出版、一些分级阅读研究机构的成立,分级阅读受到了多方关注。

  值得注意的一个事实是,我们的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选编体系、过渡性特征,与目前各方大力提倡的分级阅读概念不谋而合,因此可以说,所谓分级阅读早就存在。

  据台湾儿童阅读推广人方素珍介绍,推行分级阅读始于绘本。为鼓励中年级学生独立阅读,出版了文字较绘本多,图画较绘本少的一类书,这被称为“桥梁书”(介于图画书和纯文字阅读之间,文图比例大约1∶1)。专家们认为,“桥梁书”就是用以引导儿童从最开始的依赖“亲子共读”慢慢转入“独立阅读”阶段的书。桥梁书以培养阅读兴趣、锻炼阅读能力为目标。它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故事长短适中;二是用字遣词都有细致考虑;第三,也是最为关键的,“桥梁书”一般不会灌输深奥的“概念”,而是以接近儿童的经验,采取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孩子。桥梁书是针对阅读过渡期(小学中低年级为主)的儿童专门设计的读物,文图比例、字词锻造、故事选择,都有创作、编辑上的特别考虑。桥梁书承接图画书,指向普通文字书,这个过渡特征十分明显。

  可见,分级阅读指向的是阅读过渡;作为最具分级阅读意义的“桥梁书”是一个非常科学、可行的阅读概念,它与图画书一样,都是具有鲜明特征的儿童文学品种。“桥梁书”是儿童在阅读能力过渡阶段十分必要的读物。把“桥梁书”、分级阅读的概念放大到普通作品中,是不妥当的。这种做法,本末倒置,混淆了作为分级阅读主要形制的“桥梁书”的概念。

  如同把插画比重较大的低幼读物归为图画书一样,“桥梁书”也面临着这种放大概念、混淆概念的隐忧。随便把一本普通的儿童文学读物,例如《鲁滨孙漂流记》划分为过渡读物,标上年龄段,会造成儿童阅读选择上的混乱。阅读是非常私人化的行为。一本普通读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用不同的阅读方式、程度去理解其中的内容。有专家已经提出了儿童阅读的一个重要特点:阅读碎片化。孩子读《林海雪原》,可能会读懂里头好人与坏人的区别,为以后读小说积累经验;孩子可能满足于背诵《红楼梦》中的诗词(尽管他可能不理解诗词的意思),也可能对书中某个知识点感兴趣,甚至是对某一幅插图感兴趣,从而为日后对《红楼梦》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打下基础,为以后读章回小说、古典名著埋下阅读兴趣的种子。其实,成人阅读往往也是如此!将这些名著和经典实行分级阅读一刀切、对孩子的阅读能力实行隐性暴力驱赶的做法,忽视了孩子阅读的“碎片化”规律,很容易背离通过分级阅读培养孩子阅读兴趣这一初衷,甚至走向反面。

  放大概念,把一些普通读物标上适读年龄的分级做法,对图书营销也是一种挑战,很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桥梁书”应当是分级阅读的主要形式。应当把分级阅读这盏耀眼的“灯”聚焦在“桥梁书”身上,实实在在地为孩子的阅读带来益处。

  作者:戴勇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