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遗嘱让聂荣臻泪流 周恩来指导墓体调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白求恩遗嘱让聂荣臻泪流 周恩来指导墓体调整
2009年11月12日 11:04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引子

  11月10日,初冬的省会大雪纷飞,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之间,安眠着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诺尔曼·白求恩。大雪中,白求恩的雕像、墓地更显得肃穆庄严,让人倍感敬仰的同时好像在静静地诉说着跨越国界的信仰和大爱。

  今天是白求恩逝世70周年纪念日。71年前,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生命,他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本报特推出相关专题报道,与读者一起寄托绵长的思念,感悟生命的真谛。

  -影响

  白求恩精神感染了几代人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西北侧是白求恩的陵墓、雕像以及白求恩·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馆内有东西二厅,西厅是白求恩纪念馆。

  白求恩在涞源县孙家庄小庙抢救摩天岭战斗中伤员的照片被放得很大,摆在入口正中间。这张照片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它曾经出现在教科书中。照片上干瘦的白求恩,弯着腰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没有戴帽子,也没有戴手套,腰间扎个围裙,脚上穿着一双破旧的草鞋,小庙外摩天岭战斗炮火连天,小庙内白求恩专心、沉稳。像这样珍贵的照片,纪念馆内珍藏了100多张,还有文献资料和白求恩生前用过的部分实物。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史料办主任田国祥介绍,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当时条件的艰苦,医护人员连必要的防护措施都没有,就是在那次手术中,白求恩割破了自己的手指。

  展览分为“探索医学、追求真理”、“奔赴前线,抢救伤员”、“转战冀中,救死扶伤”、“鞠躬尽瘁,精神永存”几大部分,记录了烽火岁月中白求恩留下的战斗足迹。

  工作人员介绍,很多参观者尤其是一些青少年一进展厅,最先看到当年白求恩作为加拿大的青年医生在国内生活优越、富足,常会发表一些不太恰当的感慨。可在展厅走一圈下来,看到在信仰的感召下,在对生命的感悟中,年轻医生漂洋过海,投入到贫瘠苦难的异国他乡,投入战争前线,用实际行动献出全部包括生命,参观者的表情在慢慢变化,最后神情就凝重起来了。

  田国祥介绍,多年来该馆充分发挥了教育功能,已经成为面向社会各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基地。白求恩精神感染了无数人,医护人员、部队官兵、青少年学生、国际友人……

  -闪回

  一份遗嘱给世人留下感动

  在展览的尾声部分有白求恩的遗嘱,在遗嘱中白求恩惦念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临终前他把自己的随身物品做了细致分配,字句中渗透出满腔热忱和友爱。以下是节选———

  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我要和你们永别了!请你给加拿大共产党总书记蒂姆·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威灵顿街10号。同时,抄送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惟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做贡献。

  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坎贝尔夫人拨一笔生活款子,分期给也可以。我对她应负的责任很重,绝不能因为没钱而把她遗弃了。还要告诉她,我是十分内疚的,并且曾经是快乐的。

  两张行军床、两双英国皮鞋,你和聂夫人留用吧。……15种器械,给杜医生;卫生学校的江校长,让他任意挑选两种物品作纪念。打字机和绷带给郎同志。手表和蚊帐给潘同志。一箱子食品和文学书籍送给董同志,算我对他和他的夫人、孩子们的新年礼物。给我的小鬼和马夫每人一床毯子,另送小鬼一双日本皮鞋。照相机给沙飞……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用来治疗疟疾患者和贫血病患者。千万不要再到保定、天津一带去购买药品,那边的价钱要比沪、港贵两倍。

  一份简单的遗嘱常让参观者唏嘘不已。文献记载,“钢铁将军”聂荣臻看完这份遗嘱曾泪流满面。

  -解密

  56年前迁葬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白求恩生前事迹已经广为流传,但是他身后的故事,特别是陵墓迁建经过以及改造情况也许就鲜为人知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史料办的研究人员张玉艳,曾专门负责整理这部分文献。

  张玉艳介绍,1952年11月6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河北省民政厅通知将白求恩、柯棣华灵柩一同由唐县晋察冀烈士陵园迁葬到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1953年3月15日,唐县民政科负责人组织人力准备起出白求恩的棺木。但是,怎样才能保证白求恩墓体不受损坏呢?最后,大家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从白求恩陵墓西侧挖开坑道和砖砌的墓壁,用一条大绳把白求恩的棺木拉出来。同时起出的还有柯棣华、刘云彪、曾海庭的棺木。

  傍晚时分,来了4挂胶轮马车,等天完全黑下来后,人们擎着20多盏马灯,有的照明,有的抬棺木,开始装车。一同装上车的还有当年被村民掩埋起来,解放后才挖出的白求恩汉白玉雕像。如今在陵园内的纪念馆展出。

  第二天拂晓,白求恩的棺木运往唐县火车站。由于棺木沉重,再加上运输队是沿着河套走,直到傍晚时分,才赶到唐县县城。

  次日清晨,唐县县政府在城南路口举行了送别仪式,几百名干部、群众肃穆地站在道路两旁,向白求恩、柯棣华等4位烈士默哀,三鞠躬。人们还按当地的风俗习惯,燃放了鞭炮,以告慰英灵路途平安。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同志同样用马车将烈士的灵柩拉回。灵柩被安葬在陵园喷水池西侧一大片圆形的空地上。

  1959年6月,周恩来总理到石家庄视察,瞻仰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总理指出:白求恩墓体后的十字花砖墙图案与墓体风格不协调,应进行调整。

  在之后的50年里白求恩墓经过了大小8次改造,呈现出现在的样子。

  -追思

  白求恩网正式运行

  昨日,记者见到了今年50岁的徐大宝,他曾经是河北省白求恩精神研究会的会员和代理秘书长。今年9月13日他自费创建的白求恩网正式运行。“我1979年开始在第三军医大学军医系就读,毕业后先后在白求恩军医学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工作。”徐大宝说,军医出身的他对白求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白求恩精神影响了几代人。关于白求恩的书籍等历史资料,在图书馆、纪念馆等一些特殊的单位是有的,但网上的资料和介绍很少。“如果说市场经济下讲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现实,那‘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这样的白求恩精神,在我们物质生活丰富的年代是需要的,是应该被牢记的。我觉得人们应该很方便地了解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想了解白求恩,轻点鼠标就行,而不必到图书馆或陵园去。”徐大宝说,这就是他自费创办白求恩网的初衷。

  在网站的介绍中,有这样的文字———

  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力强盛,民众小康。但在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如老百姓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住房难等,医疗卫生领域的矛盾更明显。

  过去的不一定落后于时代,高尚的依然照耀未来,永恒的还需薪火相传。

  白求恩精神就是一个例子。

  几十年来,白求恩精神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准则,一种楷模,一种传统,一种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

  记者上网看到,网站专门设置了白求恩纪念堂,收录了70年来大量有关白求恩的照片和文献。众多网民在该网站上为白求恩献花,祭奠这位国际主义战士。

  徐大宝告诉记者,这个网站使他与许多崇敬、思念白求恩的人们结缘。今年4月份,山西的6位摄影家找到他,大家商量着70周年了,该如何祭奠缅怀白求恩,表达哀思。于是6位摄影家重新踏访白求恩当年在晋察冀边区留下的足迹,拍摄了大量照片,最后选择了800多张照片,并无偿提供给网站。

  照片中,白求恩当年救治的小姑娘已经变成老太太,他救治过的当地农民的后人至今能详述当年那个高高瘦瘦的外国人对父辈的帮助……“这些照片,我们和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以及所有怀念白求恩的人们共享!”徐大宝这样说。

  从陵园采访回来的路上,记者和乘坐的出租车的司机聊起白求恩,告诉他11月12日是白求恩逝世70周年的日子。年轻的司机感慨道:“人家一个外国大夫能不计报酬为咱们中国做那么多,咱们应该念人家的好,多向人家学习才是。”(记者 蔡艳荣)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