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的现实题材电影去哪了? 没有市场生存空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内地的现实题材电影去哪了? 没有市场生存空间?
2009年12月03日 09:02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不论是金马还是金像,都把奖项颁给了现实题材电影。而内地的现实题材电影去哪了?

  ●并不是内地导演不关注现实题材,而是所谓的“市场主流”让这部分电影在院线里没有了生存空间。用内地的剧本审查制度作为挡箭牌,倒的确是一个借口,但这只能证明,我们的导演在面对困难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智慧。

  戴立忍的《不能没有你》在本届金马奖上大放光芒,连获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五个大奖。有人说,这是金马奖一向的人文关怀精神发挥了作用,也有人说,这是台湾电影复兴的必然结果。但实际上,与其将这部电影的获奖归结于外在原因,倒不如将其定性为电影本身品质的结果。因为《不能没有你》的题材和所反映的内容,完全取自现实生活。

  根据戴立忍自己的说法,这部电影最初的起源,来源于一位台湾记者的社会新闻报道。2005年时,一位高雄市民抱着一个女子在立交桥上上演了跳桥秀,于是引发了记者们的深度追踪,而他就是根据这样一篇报道构思了自己的故事。跳桥秀的案例广州市民实在不陌生, 海珠桥一段时间里经常会上演这样的事情。但戴立忍将其变成了电影,而内地却还没有。

  综观今年的华语电影,你会发现不论是金马还是金像, 现实主义题材当道已经成了一个流行的现象。今年香港电影节的开幕影片,不论是成龙的《新宿事件》还是许鞍华的《天水围的夜与雾》,最初的创意缘起都是社会新闻。甚至金像奖大赢家《天水围的日与夜》,得到的最多评论依然是“写实的生活场面给人无比的温馨感”。但是,香港和台湾的电影都开始用镜头关注现实生活的时候,内地的电影奖项却依然沉浸在某些年代中不能自拔。就算是今年金鸡获奖的名单里影后被颁给了写实题材的《立春》,其故事内容涉及当下社会问题的部分也并不多。而相比于金像和金马都把大奖颁给现实题材电影的做法,内地金鸡将最佳电影奖送给冯小刚,就完全凸显了这个奖项的艺术取向和选择标准严重缺失的弱点。

  并不是内地导演不关注现实题材,而是所谓的“市场主流”让这部分电影在院线里没有了生存空间。2007年时,张扬导演的《落叶归根》同样也是来源于《南方都市报》的新闻报道,但尽管电影起用了赵本山、宋丹丹以增加娱乐元素,最终的结果依然是被诸多商业大片所排挤,票房收入寥寥。而像贾樟柯、王小帅等人,虽然也对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现状有所关注,但同样遭遇到电影进不了院线、卖不了钱,进而被内地电影奖项所抛弃的结果。

  如今内地电影界大片当道。蓬勃发展的市场固然可喜,蜂拥而来的热钱投资固然令人感叹,但电影除了是件商品,依然还保有其艺术性。都知道艺术源于生活,但讽刺的是真正反映生活的艺术类电影,在内地的确找不到多少投资。此外,内地导演们作为艺术精英,其对社会的思考也同样流于虚浮:贾樟柯等人的电影与其说是在进行思考,倒不如说是单纯地在描述一种状态。作为社会精英人群,其身上所背负的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使命,在内地导演的身上的确没能显现出来,正因如此,给他们冠以“艺术家”的称号,也就显得有点滑稽了。至于要用内地的剧本审查制度作为挡箭牌,倒的确是一个借口,但这只能证明,我们的导演在面对困难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智慧。毕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记者 郑照魁)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