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张大千:百年老宅泼墨砖墙 喜吃水果和炸酱面——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忆张大千:百年老宅泼墨砖墙 喜吃水果和炸酱面
2009年12月03日 14:54 来源:青海新闻网-西海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老宅距今有一百多年历史 ●老宅里深藏许多故事

  在西宁市城东区东关大街现代化楼群中间,隐藏着一处百年老宅——穆成功旧居,它被西宁市文物管理所命名为古建筑文物保护点。走进旧居,意外发现这里竟然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都市里的百年老宅

  穿过东关大街与共和路十字,顺着繁华的东关大街往西有一条小巷,小巷里有处民居,显得其貌不扬。可是,从它精美的砖雕和暗红色的大门板可以看出,老宅曾经非同一般。钉在门框上的“西宁市文物保护遗迹西宁民居”的牌子非常显眼,它的旁边挂着两块蓝底白字的门牌,分别写着“下南关24号”“东关大街11号”。

  跨过被磨得面目全非的门槛,再穿过一条三米长的门道,一面照壁挡住了视线。照壁用青砖砌成,上面雕刻着不同形状的花纹,下半部分还有如莲花样式的砖雕图案。照壁左侧有一个也用青砖砌成的拱形门,进入这个门,就来到了穆成功旧居。

  张大千曾在老宅居住

  这处民宅是个正偏结构的四合院,西侧的房为正房。正房两侧分别有二层的小角楼,南侧的小角楼虽然有些陈旧,但还是显得小巧玲珑,北侧的房屋已改建成砖混结构的小屋。

  “这些房子都是用松木建成的,房梁、柱子还有椽子上都有油漆,没有发现虫蛀的痕迹。”老宅主人穆成功的重孙穆文英说。正房两侧的墙用青砖砌成,上面有精致的砖雕作品,房檐下装饰着精美华丽的木雕板。“我听爷爷说,这块砖雕曾是张大千大师来我们家时,看到砖墙上什么图案都没有,就在正房和东房两侧用炭笔画了‘梅、兰、竹、菊’四幅壁画。后为保留壁画,家里人请工匠将壁画雕刻成砖雕,可惜现在只完整地保留了正房上的两幅。”穆文英说。

  走进正房后,屋子用一道呈深红色的六合屏风断开。穆文英指着屏风说:“这个六合屏风就是我太爷托人从宫廷里买来的,听爷爷说,当时太爷花了600块大洋。”

  这扇屏风在整个屋子里显得格外耀眼,屏风上部为三块方格窗,六个门扇上雕有精美的图案,12个图案形状各异,不知道里面蕴藏着什么含义。走进里屋,土炕上部有一个雕刻华丽的木炕罩,一看便知是出于名家之手,虽然历经岁月,但木炕罩依然给人一种崭新的感觉。“我爷爷说,当时张大千大师来我们家时,就睡在这个炕上。”穆文英自豪地说。

  老宅里的主人

  在四合院北侧的房子里,住着穆文英的爷爷和奶奶。85岁高龄的穆雍向记者讲述老宅的故事。

  老宅的老主人叫穆成功,是穆雍的父亲。到穆文英辈,他们家已在这处老宅里生活了5代人。穆老一边说着,一边从一个牛皮纸包中取出几本书和一些照片,他打开书,仔细给记者介绍起他的父亲。在青海省地方史志学会编著的《青海学人录》中记载:出生于1909年的穆成功,从原西宁中学毕业后,考入前中央政治学校大专班学习,毕业后回青海工作,曾先后担任当时的青海省印刷局局长、青海省图书馆馆长。书中记载:穆雍,出生在西宁东关一书香门第,从当时的西宁湟川中学毕业后,1947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专修法律。1950年因家庭影响而辍学,在西宁东关大街小学任教,后退休在家安度晚年。穆雍说,全家十几口人都住在这个院子里,家人在一起很热闹、很开心。

  故事里的故事

  说起张大千,穆雍老人有很多的故事。

  1943年年末,听说张大千先生要从四川前往敦煌千佛洞,当时的执政者就派穆成功前往兰州迎接并陪同张大千先生到敦煌。近一个月时间,穆成功和张大千一行取道河西走廊,经甘肃永登、享堂来到西宁。路过老鸦峡时,张大千先生看到高山上有座小亭,就地作了一幅写生画。来到西宁,张大千先生在老宅住了半个月,那时,穆雍才十七八岁。

  穆雍老人说:“当时,张大千来我家时,我常给他端茶倒水,还和父亲一起陪他去过塔尔寺。我哥给他开车,当时西宁只有三四辆轿车。张大千先生在我家时,生活很朴素,他作画时非常专注。在我的记忆里,他喜欢吃水果,还爱吃手工炸酱面。我还记得,当时张大千给我祖父贺七十大寿时画了一幅中堂,给我父亲留了一幅山水画,还把老鸦峡的写生画送给了我父亲作纪念。给我留了一幅李太白的画像,给我哥哥画了一幅苏东坡的画像。我的名字也是张大千先生改的,按家祖的排行,我原本叫穆仁。”

  西宁市古建筑文物保护点

  早在10年前,穆雍就为保存这处民居四处奔走。经多方努力,2000年9月,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组织专家对老宅作了鉴定,认为老宅为清末民初的建筑,保存较好。同年10月,西宁市文物管理所认定此民居具有一定的文物保护价值,确定为西宁市古建筑文物保护点,名称定为:穆成功旧居。

  老宅在建筑艺术上到底有什么价值,砖雕和木雕是出自名家之手吗?本报记者将请古建筑专家为大家解读这座百年老宅,请读者朋友关注后续报道。(祁国彪)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