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之子回忆:父亲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徐向前之子回忆:父亲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
2009年12月14日 06:34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年是母亲黄杰诞辰100周年。明年是父亲徐向前逝世10周年。他们身后都没有留下墓碑。

  我的父亲徐向前和母亲是经过苏井观叔叔和他的夫人张琴秋(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介绍而相识的。1946年5月4日,在延安的柳树店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母亲早在上海中央军委做秘密交通时就了解鄂豫皖苏区的情况;既知道红四方面军的辉煌战绩,也了解张国焘飞扬跋扈的作风给革命带来的巨大损失。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在生活磨砺中更加坚强的母亲很理解当时正处于低潮中的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徐向前和他当时的心境。她佩服父亲刚毅、果敢、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更钦佩他刚正不阿、宠辱不惊的人格;父亲敬重母亲的独立坚韧,聪慧大度。他们共同的革命信念和人生价值观为事业和婚姻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家中,父亲一直保持着山西人的生活特点,而母亲生于鱼米之乡,所以口味和生活习惯都不尽相同,母亲基本上随父亲的饮食习惯,不过有时也向父亲提一点要求。一年,在母亲的生日时,父亲开玩笑地问母亲:“你想要什么生日礼物呀?”母亲想了想说:“我从来没有看过你穿元帅服的样子,你穿上让我看一看,就算生日礼物。”父亲听后欣然答应并把元帅服穿戴整齐,在母亲面前走了几个来回,这份特别的“生日礼物”一直成为母亲幸福的回忆。

  父亲平时说话不多,可是在生活中很体贴母亲。父亲是军人,走起路来总是大步流星,但是与母亲出去散步时父亲就会放慢脚步,使母亲走起来不吃力。父亲喜欢摄影,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母亲和孩子们照了不少相。我们编辑的画册中母亲的许多照片都是父亲的作品,这些生动的黑白老照片充满了家庭气息,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好的回忆。父亲有一个专用的工具箱,喜欢自己动手做木工,母亲用的拐杖就是父亲亲手做的,他先把藤条用火烤后做成一个弯,弧度很优美高度也适合,在把手处再裹上一圈一圈的塑料条,非常耐用。在许多场合都能见到他们手持相同的拐杖出席会议和参加活动。父亲去世后,母亲还一直使用着这根拐杖。在母亲病重住院期间将拐杖放在病床边,不许任何人动,照顾母亲的小护士们很奇怪,我的爱人对她们解释:“这是老头儿为她做的呀!”

  母亲精神好的时候就给我们讲述她的故事:母亲1909年出生在山清水秀的湖北省江陵县郝穴镇。在1924年夏天的一个傍晚,不满15岁的母亲为了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独自坐船到武汉,考取了湖北省女子师范。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昌,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张榜考试招收女学员。直到晚年,母亲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考试题目是“革命与社会进化之区别”,母亲写了她对革命的朴素认识,大约一百零八个字。黄埔军校的考官用红笔批了“孺子可教”四个字。这样,母亲成为了黄埔第六期女生队的学员。从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7年7月,在汪精卫叛变革命,蒋汪合流向共产党人举起屠刀的时候,母亲毅然加入了共青团,后转为共产党员。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在湘、鄂、粤、赣四省举行秋收起义。母亲被派往湖北松滋县,担任中共松滋县委书记,当时她只有18岁。她与战友们一起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农会,并成立了“松滋工农自卫大队”。1928年6月18日,当松滋的形势发生突变,敌人到处抓捕共产党员的危急时刻,母亲果断决定提前发动了九岭岗起义,消灭了进山搜剿的敌人并成立了苏维埃政府。这次起义动摇了国民党地方政权的反动统治,将革命的火种播洒在荆楚大地上,母亲的事迹至今在那里流传着。

  1929年4月,母亲被派到上海,在中央军事委员会做秘密交通工作,保障周恩来等军委领导的通讯联络。抗日战争开始后母亲任新四军军部服务团女生队队长,1940年到延安党校学习,后任陕甘宁边区妇联组织部部长、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院长等职。

  建国后,母亲一直工作在纺织工业战线。母亲勤奋的工作精神、高尚的品格与谦和待人的态度得到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爱戴。黄永芳同志是1954年转业到纺织部的,长期在部办公室工作,她回忆:“黄杰首长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与群众同甘共苦,不计个人得失。当时在纺织部机关和下属单位中任职的部队将军夫人,地方市长夫人不少,论官衔元帅夫人是最高的,可是就数黄司长没有架子,和蔼可亲,这是上下公认的。” 母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纺织部更是人所共知的。纺织部刚组建时,首次为干部评级、定级是很复杂的,母亲在人事司主持这次定级工作。上报定级方案后,中组部领导找母亲谈话:“黄杰同志,你是28年的党员,大革命时期的干部,你把自己定得这么低,让我们怎么平衡。”尽管主管部门领导如此讲,母亲还是坚持把自己的级别压低了一级。

  晚年的母亲,有一天突然谈到了她对身后的安排,她要和父亲一样,把骨灰撒在她曾经投身革命的地方,撒到长江中去。

  2007年6月18日,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7月初,我们遵照母亲的遗愿实现她回归故里的夙愿。我们来到母亲的家乡——湖北荆州,在浩渺的长江上,母亲的骨灰伴随鲜花缓缓地随江水飘向天边……

  父亲和母亲身后都没有墓碑。但是,他们树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与祖国山河同在!(作者:徐小岩 原标题:《忆母亲黄杰》)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