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字背后的文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认字背后的文化
2010年01月04日 13:22 来源:浙江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认得汉字吗?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幼稚,谁不知晓字词读音,谁不明晰字义词义呢?可是,对于汉字背后的文化故事,以及它们变化多样的字义延伸,能说得出的还真不多。

  作家张大春有一双子女——这是两个正处于智识启蒙阶段的孩子,在这样的年龄,总是有奇怪的问题要问,张大春必须尽可能去让他们满意。于是,他就从父亲的视角出发,用浅近和活泼的语言,从最为普通的日常生活情景中,选取了89个汉字为主题,在其新作《认得几个字》中由浅入深、追根溯源。

  张父解字风趣诙谐。诸如对“笨”字的讲解:这原来是竹白的专用字,什么是竹白?就是竹子里最无用的部分,又薄又脆,别说大用,小用都不堪。在一向物竞天择的现实世界,“无用”的另一个说法就是“愚蠢”,“笨”后来就被挪用了。不如看看张氏父子的一段对话吧:“可我并不想做一个多么有用的人呀。”“那你可聪明了。”“为什么?”“让我们开始读读《庄子》罢。”亲子间妙语如珠的对答,趣味横生,让人忍俊不禁。

  风趣好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作者着重从字的构成发展,寻找文化的脉络。他的两个孩子都学琴,但都不喜欢练琴。他就教他们“练”这个字:以前的丝织业,蚕茧原本是黄色的而不是白色的,要经过无数次的煮和晒,才能最终变成白色。这个过程就叫“练”,所以“练”当然是很辛苦的。古人父亲逝世要守孝三年,第一年只能吃粗粮、喝水、穿麻衣。一年期满才可以穿丝衣,那天就被叫做“练日”、“小祥”。教完后,他问孩子们,那么,你们现在可以开始练了吗?他们回答说,不能,因为父亲还健在。此刻,两个主角立马鲜活起来了。所以,这更是一系列关于爱的童话。

  面对社会读书风气逐渐降低,电脑的广泛应用使得很多人只会“拼”字,不会写字,张大春在书中大声疾呼:“之所以误读、误写、误以为是,其深刻的心理因素是我们对于认字这件事想得太简单。”其实,认字不仅对孩子们重要,对每个自以为长大了的大人同样重要。因为穷尽人之一生,未必有机会完完整整地将听过、说过、读过、写过几千万次的某个字认识透彻。有太多的字词如同最熟悉的陌生人,叫得出名字却不知道底细。

  细读全书,会让人明白每个字都有自己的故事,知道了这些故事,汉字便不再是简单的语言工具,而会像一幅幅生动而迷人的画卷。而且这一点,书里体现得生动活泼,不妨让我们和书中的两个孩子一起,窥视到汉字的丰富资源吧。

    荆墨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