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09:文教交流机制初步建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回望2009:文教交流机制初步建立
2010年01月06日 09:34 来源:人民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两岸关系一年来实现历史性转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步入了和平发展的轨道。为此,记者日前走访了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彭维学,就2009年两岸文教交流方面的变化,请他谈了看法。

  人员交流合作领域取得突破

  记者:2009年两岸关系发展平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像往年一样,成果可圈可点,请您谈谈具体的观察。

  彭维学:总体来说,2009年两岸文教交流日益深化,在人员、领域、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第一,以往两岸文教交流不具备的对话机制建立起来了。2009年7月,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论坛就深化两岸文教交流达成6个方面、共29项“共同建议”。这是第一次有两岸文教主管部门参加的沟通和交流,是史无前例的。

  第二,大陆文教界的入岛交流不仅活跃,而且交流人员层级有所提高。具体来说,一些以往只能在大陆举办的活动首次实现在岛内举行,出席活动的人员层级也提高了。2009年3月,第三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首度在台湾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赴台出席;还是在3月份,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在台湾闭幕,时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的叶小文参加;7月国台办新闻局局长杨毅带队入岛进行新闻交流;11月大陆海协会副会长王在希率文化教育交流团赴台。

  第三,两岸文教交流领域更广,参与交流的人员更多。去年,两岸故宫博物院交流迈上一个新台阶。双方高层管理者实现互访,大陆的“雍正大展”也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7月两岸文字专家开始着手共同编纂中华文化大辞典。

  第四,大陆学历认证和陆生赴台也面临新的契机。目前,台湾当局已将相关内容形成法案送到“立法院”,但因民进党阻挠还未通过。但我相信,这个问题迟早会得到解决。

  第五,两岸已经开始沟通文化产业合作。文化产业合作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交流,不是简单的人来人往。产业合作是文化交流更深的层次。两岸在这方面已经展开交流和讨论。在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双方特别就文化产业合作达成共识,比如“扩大及深化两岸广播电影电视领域的交流合作”等。另外,福建海西经济区城市电视台发展合作论坛8月召开,漳州电视台和台湾东森电视台、中天电视台、年代电视台签订进一步加强交流的协议。也就是说,在电视产业交流合作方面,两岸不仅达成政策层面的共识,也开始了实际行动。

  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开始沟通

  记者:在两岸文教交流的所有成果中,哪些特别值得关注?

  彭维学:最重要的就是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它是高层次的交流。它为两岸相关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和有关院校提供了直接的沟通机会。两岸正是通过论坛形成了文教主管部门的对话机制,这是最重大的突破。以后,这些部门便能够务实进行沟通,为未来两岸文教交流指明方向。

  此外,文化产业合作也值得关注,它将成为未来两岸文化交流的新亮点。虽然两岸早就在文化产业方面有合作,但今后合作机会将更多,规模也更大。

  应签订合作协议形成合作机制

  记者:文教交流如此大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彭维学:两岸关系出现历史性转折后,文教交流获得了发展的大机遇。过去因为岛内执政党的原因,两岸文教交流很受“独派”思想影响。现在两岸经贸交流密切发展,政治关系获得改善,应该说文教交流大发展是势所必然。

  另外从政策层面看,双方都采取了积极推动的政策。大陆长期高度关注并积极推动两岸文教交流,而台湾方面政策转变则值得一提。马英九执政以来,希望借助文化产业拉动台湾经济,把文化产业当作经济发展的第四支柱,因此他需要与大陆进行合作。他要开放陆生赴台,也是要解决台湾大学教育资源闲置的问题。马英九强调“文化治台”。他重视中华文化,放弃了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的“文化台独”政策。他遥祭黄帝陵,恢复传统文化教育,提倡提高教育中的文言文比例,他认为,中华民族子孙应当接受中华文化教育。

  记者:有学者认为,目前两岸交流还处于补课阶段,也就是说初级阶段。

  彭维学:可以这么说。两岸文教交流远远落后于经贸交流。前者的程度、内涵都不如后者。只要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签订,两岸经贸交流机制就建立起来了,文教交流的机制目前还没有形成。所以长沙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才提出,建议建立合作交流机制。签订合作协议,形成交流合作机制是我们在文教交流中努力的目标。

  据观察,现在台当局对文教交流的推动仍缺乏总体规划,投入还不足,开放幅度也有限。

  记者:文教交流的成果将如何影响未来两岸关系?

  彭维学:客观上,文教交流有利于淡化两岸民众隔阂,增强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同,淡化“文化台独”的影响。不过这只是低层次的效果。高层次效果是:为未来两岸商签文化交流协议,建立文教交流合作机制营造氛围,创造条件;为建构两岸和平发展框架提供思想基础。需要强调的是,文化产生的影响潜移默化,是个长期过程。

  短期来看,深化产业合作有利于发展双方经济,开辟两岸经济合作新途径,成为推动两岸关系的突破点。台当局势必支持两岸文化产业合作。2010年的第五次“陈江会”,可能会把知识产权内容纳入讨论。我想,这可能也是2010年全年要推动的内容之一。

  记者 王昭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