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市场的"不谐和音":谁来监管"假施特劳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演出市场的"不谐和音":谁来监管"假施特劳斯"?
2010年01月06日 15:42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与往年相比,今年元旦前后的演出市场,高潮迭起,风波不少。尽管让观众败兴的节目数量不多,影响却相当不好。因此,新年演出市场中出现的个别“不谐和音”,已经给演艺行业和主管部门敲响了“预警信号”,在今年上海演出高峰期到来之际,需要主管部门提高监管力度,也需要演艺行业加强自律。

  编造资料 夸大宣传

  利用中文名称假冒名团的“维也纳交响乐团”,已经遭到爱乐者和媒体的揭露,主管部门正在予以调查处理。其实,在近期的新年音乐会热潮中,以次充好、夸大宣传的现象屡屡发生。如有一支查找不到国外演出记录的俄罗斯芭蕾舞团,来上海被宣传为“代表俄罗斯芭蕾艺术最高水平”;有一支名不见经传的德国乐团,在宣传资料中被誉为“世界最著名爱乐乐团中始终名列前茅”。而一些打着“约翰·施特劳斯”家族旗号的维也纳乐团,则早被爱乐者们揭露是在校学生、休假乐手临时凑合的“旅游乐团”,但宣传资料里却经常出现悠久团史的文字。据上海芭蕾舞团人士透露,号称拥有大批全俄、国际比赛获奖者的俄罗斯某歌剧芭蕾舞剧院圣诞期间来沪演出,居然还要向该团借用演员贴身穿的舞裙和舞鞋……

  寻找空子 蒙骗观众

  近年来,为促进演艺市场的繁荣发展,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演出法规大大降低了演出准入门槛。于是,有人想方设法利用国内外演艺机制的差异,钻空子牟取昧心钱。据了解,有些国家允许注册“空壳”文艺团体,演员可以临时组合。而在国内,注册文艺团体必须拥有具备资质的固定演员,这也让观众对所有准入的外国团体都产生了信任感。有些临时乐团也有一定的质量,如果向观众提供真实介绍,本来也能弥补本地音乐市场的不足。但是,少数演出商申报和宣传使用两套资料,甚至以编造、转抄的欺骗性文字,在演出推广时给乐团戴上辉煌的桂冠。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把这些成本较低的演出,卖出尽可能高的票价,赚取更大的商业利润。但产生的客观效果,却是既搅浑了市场,又蒙骗了观众。

  健全机制 加强监管

  其实,国家主管部门对营业性演出管理早已制定了详尽的法规。演出市场中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都可以依据法规提前避免和及时解决。演出市场的监管来自主管部门、执法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因此,主管部门有必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完善和健全相应的监管机制,如组织专家和市民代表对节目进行预审,会同文化执法机构落实专人现场监管,督促剧场和演出商作出承诺保证,成立演艺市场社会监督员队伍,对屡教不改的演出商依法处罚等。让演出热热闹闹,观众高高兴兴,才是演出市场兴旺的硬道理。

  本报记者 杨建国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