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春晚回归民间 应当让普通民众走上舞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让春晚回归民间 应当让普通民众走上舞台
2010年02月09日 07:3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让春晚回归民间

  近日应邀参加一个以春晚为话题的电视节目录制,看到了即将在今年除夕播放的几台“电视(网络)民间春晚”的节目视频展示,特别是看到了两位“民间春晚”演员的现场表演。一位68岁高龄的老太太表演的滑稽舞蹈,舞姿虽然朴拙,但却“秀”出在专业舞台上难得一见的当代中国老年人的那种天然自在的健朗和爽快;一位青年男演员,带着农民工的粗朴和率性,嗓音缺少修饰,走台也不专业,但那质朴的歌喉却唱出了青年的执着和憧憬,令人由衷感动。

  如果说,春晚是实现全民联欢的节目,就应当让这些饱含着生活的真情实感的普通民众走上舞台,成为主演。但是按照现在央视春晚愈演愈烈的“精品艺术”水准,他们没有资格上央视春晚,更不可能成为主演。好在,正蓬勃兴起的各种“非央视民间春晚”,为他们提供了舞台。在除夕解禁“电视(网络)民间春晚”,使其播出“合法化”,是今年“国家春晚政策”的开放性措施。今年在电视-网络媒体兴起的多家“民间春晚”,正在建构“全民春节联欢”的新平台。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民间节日,它的节庆属性是民间的,而非官方的;其节目表演形式是民俗的而非艺术的。就民间民俗性而言,中国春节与西方狂欢节异曲同工。俄国学者巴赫金指出,狂欢节的表演不是纯艺术的表演,也不能纳入纯艺术。“在狂欢节上,是生活本身在表演,而表演又暂时变成了生活。”(《拉伯雷研究》)

  我曾参加2002年德国科隆狂欢节,它是世界三大狂欢节之一。这个狂欢节给予我最深的印象是游行队伍表演的简朴、随意和鲜活。它的演员都是节日前临时聚集起来的普通民众,不仅没有专业演员的技艺,而且也并不专注于对扮演角色或形象的演示:他们知道自己的表演只是游戏,而不是艺术,因此以自由的、轻松的,甚至玩笑的心态进行着表演活动。然而,正因为这种“非纯艺术”的表演状态,使游行表演者与观众之间自由互动、融合一体,形成了“在生活与艺术交界点上”的全民平等和全民联欢的“狂欢状态”。

  真正构成全民联欢的表演,应当饱含民众生活的质朴和平易,在艺术上具有“未完成和非定型”的美学特性。这种“非纯艺术”的表演,不仅以其质朴平易保证了它的全民性,而且因为不脱离生活的原生态,而具有历久弥新的蓬勃生机。但是,央视春晚愈演愈烈的纯官方和纯艺术的“完成性和定型化”,屏蔽了表演与生活交流的渠道,从而扼制了这分生机。

  当代生活具有某种广泛流动性和普遍疏离感,以电视-网络为媒介,构建远距离超空间的联欢,就成为一种必要的新型社群文化形式。“民间春晚”的兴起,其意义在于有望打破20多年来央视春晚“封闭僵化”的“国家春晚体制”,让春晚回归民间,复活春晚全民联欢的本质。不是主张春晚走向无准则的低俗,而是,春晚回归民间,一方面把百姓生活中的纯朴真挚的情怀艺术化,另一方面又把这艺术化的情怀生活化。健康发展的“民间春晚”,不仅将为全民联欢提供多元化的平台,而且将为淳美民风、促进文化认同产生积极作用。

  让春晚回归民间,正是要启动这具有深层的民族文化建构力量的全民联欢机制。

  肖鹰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