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水墨动画之父”特伟:反复提“不愿模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追忆“水墨动画之父”特伟:反复提“不愿模仿”
2010年02月09日 15:15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农历立春时节,当95岁高龄的特伟先生驾鹤西去,中国几代动画人为之扼腕。有人说,他的辞世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有人说,他的一生为中国民族动画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他的代表作是多部家喻户晓的中国动画经典——《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金猴降妖》、《山水情》等;他是力助《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横空出世的幕后“推手”。他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首任厂长,他被称为中国“水墨动画之父”、动画电影“中国学派”创始人之一……

  “我不愿模仿”

  “我不愿模仿!”“年轻的时候,我就不愿意被叫做‘中国的大卫·罗’。”“解放初期,有人认为中国的动画像苏联一样,甚至以为就是苏联画的,我不愿意这样。”

  在90大寿那年,特伟对着上海美影厂的摄像镜头讲述了自己的往事,他反复提起的一句话是“我不愿模仿”。

  上世纪50年代,在中国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时代潮流中,动画片也不例外。当上海美影厂创作的《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被国际同行误认为是苏联作品时,特伟觉得有被羞辱之感。其实,上世纪30年代,年轻的特伟在上海以绘制国际时事漫画为生,那时就曾有人将他与美国漫画家大卫·罗相提并论,但他觉得,艺术创作不能单靠“模仿”。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上海主持中国动画电影草创工作的特伟,大胆提出“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

  跟随特伟多年的资深动画导演、《大闹天宫》的原画组组长严定宪回忆道,动画片对于中国而言,毕竟是一门外来的艺术,早期在世界动画领域只有美国模式和苏联模式,明确提出要有中国自己的民族特色,这是很多人不敢想的,但特伟真正举起了一面民族风格的大旗。

  特伟与华君武合作的《骄傲的将军》,后来被视为中国动画电影民族化的标志性作品。直至多年后,回忆起《小蝌蚪找妈妈》的创作过程,特伟还不忘提醒后辈,为齐白石国画中的小金鱼补充素材,“不能全是迪士尼的东西”。

  “让水墨动起来”

  1959年秋的某一天,在上海美影厂的一间办公室内,人们七嘴八舌讨论着各种技术革新的创意,水墨动画的概念就在这时被提出。

  特伟生前曾经说:“那时我们有‘神仙会’,无拘无束,你怎么想,就怎么谈;其中最诱惑人的就是‘水墨变动画’,有这个想法的不是一个人,我也是其中之一,我觉得让水墨动起来,那非常妙,是国外所没有的。”

  据上海美影厂的老一辈工作人员回忆,将中国水墨画搬上银幕,在当时遭到不少人质疑,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然而,在上世纪60年代初,全国大搞技术革新的背景下,水墨动画的创作呼声逐步高起来。

  在一向坚持“不模仿”的特伟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年轻一辈的动画创作者阿达(徐景达)、段孝萱等都纷纷行动起来。

  “中国的水墨动画,是从‘一只青蛙’开始的。”如今已是两鬓如霜的段孝萱还记得,《小蝌蚪找妈妈》的前身是几段水墨动画试验片,青蛙在荷叶上跳动起来的第一条胶片,由她亲手冲印,令她终生难忘。

  跟随特伟多年的上海美影厂资深导演钱运达认为,特伟不愧为“水墨动画之父”。钱运达说:“因为当时特伟是厂长,下这个决心的是他,因为要投资,还有投入人力,他面临着成与败的考验。”

  从《小蝌蚪找妈妈》激活了齐白石笔下的鱼虾,到《牧笛》中呈现了李可染的水牛,没有轮廓线的中国水墨画,最终走上了银幕,浑然天成的风格令中外观众倾倒。两部水墨动画先后征服了瑞士、法国、丹麦的多个国际性奖项,动画电影的“中国学派”基本成型。

  特伟生前曾这样分析,传统动画均采用“单线平涂”工艺,从迪士尼以来都是这样,而水墨动画要以宣纸为底板,不靠线条、而靠浓淡,必须突破原有的绘制工艺。钱运达认为,正是从“小蝌蚪”开始,民族元素在中国动画中得以真正扎根。

  “发挥每个人的个性”

  作为上海美影厂的第一任厂长,在特伟的领衔下,具备水墨、剪纸、木偶等多样式的动画电影“中国学派”得以茁壮成长。

  特伟生前曾告诉周围的人们,新中国成立之初,自己向文化部建议,将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基地从长春迁至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人才多。特伟认为,新中国成立前万氏兄弟搞过《铁扇公主》,留下不少搞动画的人才,可以把他们召集回来,上海美术界人很多,可参与动画创作的人自然也很多。

  “坚持原创,重视人才,这是特伟先生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曾与特伟合作《金猴降妖》、《山水情》的上海美影厂资深作曲家金复载回忆,老人家特别会用人,几乎每一部长篇动画,都能动员起各个组的最精锐力量,让大家各尽其才。“他不限定任何的创作思维框架,善于让大家各抒己见,而老先生最终会总体把握,集合所有人的智慧。”

  钱运达回忆,老人有一种风格,他永远不说“你应该怎么做”,他总是启发你。在创作《牧笛》时,有的绘画者一个镜头画了六七遍,都哭了,但后来尝到了甜头。

  《大闹天宫》的创作者之一,后来继任美影厂厂长的严定宪说,特伟先生得知万籁鸣先生要搞《大闹天宫》非常支持,还为万老配了得力的唐澄导演当副手,并发动了一批年轻绘画力量。事实证明,《大闹天宫》的创作锻炼出一批人,他们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后继者。“今天,我们在培养新一代动漫人才时,是否也可以借鉴老人家的经验和思路呢?”严定宪说。

  “动画电影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行当,需要天马行空;特伟所考虑的,是发挥每个人的个性,也就是每一部作品如何与别人的不一样,如何与自己的上一部不一样。他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金复载说,老人留下的精神财富不能被忘却,这是今天中国动画电影创作所缺乏的,值得后人深思。

  新华社记者 许晓青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