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鹰:孔子遭于丹胡玫“愚乐” 天丧斯文了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肖鹰:孔子遭于丹胡玫“愚乐” 天丧斯文了吗
2010年02月11日 15:42 来源:光明网-中华读书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资料图:电影《孔子》海报。 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电影《孔子》只是“愚乐孔子”

  胡玫执导的电影《孔子》,号称“再现中国圣人孔子的史诗电影”。我观看这部电影后,只想到当今“愚乐中国”的两个当红明星:张艺谋和于丹。从场景看,《孔子》应当冠名为“胡玫仿张艺谋电影”,因为在这部电影中那些颇有观赏效果的“High”的场景,都是张艺谋的“大群众场景”的翻拍。然而,胡玫的《孔子》,虽然形是张艺谋的,魂却是于丹的。

  在影片中,颜回对政治失利而出走他乡的孔子说:“夫子,您曾经对我说过,如果人不能改变世界,那么就应当去改变自己的内心。”这句话直接脱胎于《于丹〈论语〉心得》。在该书中,于丹说:“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我们不要小看了这句话,这句话是“精神愚乐按摩师”于丹开给“于粉们”的犬儒主义快乐妙方:面对现实,你不需要执着和进取,只要逆来顺受和自欺。

  “如果人不能改变世界,那么就应当去改变自己的内心。”这句话在当下的消费文化中也是一句雷人的“潮话”,不仅两千多年前的孔颜未曾说过,他们也未曾梦想到过。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这段自白是孔子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化的精神宗师的一生的真实写照,更是他光照千秋万世的伟大人格的磊落自白。孔子如此精神人格,他岂会教导弟子们苟且偷生、以自欺而求犬乐?

  然而,于丹宣称:“《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活的生活。”在电影《孔子》中,最可见出胡玫发挥“于丹快乐真谛”的桥段,当然是“子见南子”一节。在孔子生涯中,“子见南子”本是一个小插曲,“吾向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然而,在胡导的镜头下,孔南相见,香艳妖冶的南子与孔子“零距离接触”,时而狐媚挑逗,时而深情缱绻;两人问答酬和,一个话藏机锋,另一个语含禅慧,不到十分钟的对手戏下来,千古荡妇南子与万世圣人孔子,俩俩心河暗通,实现了“千载知音的跨性别穿越”。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已逾知天命之年的孔子岂会如此动心移情地配合荡妇南子演绎这段“胡氏传奇戏”?胡玫在向媒体介绍这段戏时,自得地说:“我偷偷地把‘子见南子’的视点,放到了女人身上,是一个女人在审视男人。”从《孔子》营销炒作极度渲染这个桥段就可见,胡玫所做的“视点转换”不过是以快乐时尚改写孔子,为这部平庸的电影提供一个可吸引观众眼球的“喙头”。胡玫能做出这个纯粹为票房而“愚乐孔子”的“视点转换”,创意自然来自“于丹快乐真谛”。

  在于丹之后再遭胡玫的“愚乐”,孔子在今日中国的命运真是“天丧斯文”呼?

  -肖鹰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