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面对伟大时代失语 对神圣失去敬畏之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电影人面对伟大时代失语 对神圣失去敬畏之心
2010年02月24日 18:12 来源:文艺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电影如何认识和描绘时代

  中国电影应该怎样认识和描绘这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个中国电影人必须面对和研究的事关中国电影发展繁荣的重大课题。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在过去近二十年里,中国电影人认识现实的能力逐年弱化和钝化,描绘现实的能力肤浅化和片面化,已经成为流行和风尚,中国电影的现实品格和现实精神已经接近虚无了。

  自2000年,中国电影进入所谓的大片时代、贺岁片时代、票房主宰一切时代、娱乐至上时代后,弱化甚至回避中国现实主体生活,更是成为不可阻挡的中国电影创作的主潮。电影相关部门每年公布的现实题材的电影若干部,占到全年生产量的百分之多少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些统计数字并不能准确描述出现实题材电影在当今中国的真实生存境况。按影片的票房和媒体、社会关注度考量,过去十年,中国现实题材的电影根本无法和大片及贺岁片相提并论。在过去十年,现实题材特别是重大现实题材的重要影片进入公众视野、登上各种评奖舞台的,有如下若干部:《冲出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惊涛骇浪》《东方大港》《惊心动魂》《天狗》《超强台风》《惊天动地》。大片、贺岁片和非现实题材的其他影片,阵容却是这样的:《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大腕》《手机》《夜宴》《天地英雄》《天下无贼》《满城尽带黄金甲》《太行山上》《我的长征》《赤壁》《画皮》《八月一日》《梅兰芳》《集结号》《张思德》《云水谣》《投名状》《色戒》《南京南京》《建国大业》《风声》《三枪拍案惊奇》《十月围城》《花木兰》。如单从票房和媒体曝光度来看,一部《英雄》完全可以抵得上过去十年现实题材电影的总和。在过去十年间,中国大陆最有影响、最有票房号召力的三大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除冯小刚拍过现实题材的《手机》《大腕》和《天下无贼》外,均无指染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冯小刚的这三部现实题材电影,也无一部表现这个时代的主体生活和主体精神。这就是这十年中国电影的基本格局。在这样一个格局中,中国电影的现实品格几乎是无从谈起的。

  电影人面对伟大的时代“失语”了

  那么,过去十年的中国,是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平庸的、乏善可陈的、根本不配由电影这门艺术描画纪录的时代呢?显然不是的。我们把过去十年的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做个横向比较后,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结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最好的,经济总量由世界第六位跃居世界第二位,可供改善民生的财政收入由年收九千亿人民币到岁收六万八千亿人民币;中国的社会发展是最快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这种变化改变了几亿中国人的命运;中国的文化发展是最丰富的,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文化的多元发展程度和活力是世界其它任何地区都无法相比的。我们再把过去十年的中国,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做个纵向比较后,也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结论:这是一个政治上最清明的时期,这是一个经济上发展最快的时期,这是一个文化上百花齐放的时期,这是一个社会非常稳定的时期。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基本结论,完全可以对当下的中国做出一个总体判断: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令人三分遗憾四分惋惜三分尴尬的是:中国电影恰恰在这十年里,创作生产的主力军面对这样的时代,基本上无语或者叫失语了。遗憾是时代的遗憾,因为这样一个好时代竟然没有出现几部认真而有力地描画它的好的电影作品。惋惜是为中国电影人的惋惜,因为中国电影人长达十年不怎么关注现实和表现现实,中国的电影人实际上是错失了与中国的经济社会一同发展进步的重大机遇。尴尬是说这种状态的尴尬,因为在这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展示出来的是充满活力的创造性、追赶领先者的坚韧性和复兴昔日辉煌的自信心,而中国电影展示出来的却是暮气沉沉的怀旧之风、万变不离其宗的媚外心态和不知今夕何夕、不知明朝何去的怅然和迷惘,这两方面形成的强烈反差确实让人尴尬万分。

  纵观世界电影史和中国电影史,不管是默片还是有声,不管是黑白还是彩色,不管是胶片还是数字,能够真正留在电影史上作为里程碑和航标灯的作品,90%以上都是表述一个国家某个时代主体生活和主体精神的作品,剩下的百分之几,属于伯格曼、黑泽明和希区柯克这些电影天才人物送给世界的特殊礼物。只要看看世界电影百年史,相关机构选出的百部经典电影名录,只要想想近15年世界电影进入第二个百年后曾在世界范围内搅得风生水起的十部八部电影都是些什么内容,我们就能为中国近十年的电影确定一个准确的位置:它们与经典和永恒毫无关系。下这个定语有点委屈了《盲井》《天狗》和《十月围城》,可惜这十年有这种品质和品格的中国电影太少了。经典电影可能与金熊、金狮、金棕榈、奥斯卡小金人有关,可能与华表、金鸡、百花有关,但是得了这些奖励的影片不一定与经典有关。能给电影盖棺定论的只有时间。近十年的中国电影佳作不多,经典难见,主要是因为现实的中国在电影里缺席了、异化了。

  电影人对神圣和庄严失去了敬畏之心

  近十年的中国电影在回避现实主体生活、淡化时代主体精神的同时,却又在创作自由的名义下不停地突破作家、艺术家必须遵循的各种底线,几乎把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价值观的核心区域践踏了一遍。这十年是中国电影人对神圣和庄严失去敬畏之心的十年,也是中国观众对作为艺术的电影失去起码尊重之心的十年。举几个例子做个证明。全世界的军人都是把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作为公理来遵循的。但是,风光无限、拿遍所有大奖的中国影片《集结号》,讲的却是一个质疑上级命令的故事。这个电影的主角如果不是军人,是可以成立的,也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当这样一部高呼着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口号,把主角设定为军人的电影,精彩演绎出组织不可靠故事后,观众看完电影谁还敢让自己的子孙当兵就成了问题。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这样一个军队存在的基础,却被《集结号》否定掉了。《投名状》这部大片是以突破兄弟妻不可戏的传统道德底线引人注目的。这部以三个异性兄弟为主角的电影主体部分,用泼墨手法详细渲染了豺狼般的森林生存法则,阴谋与背叛、贪婪与歹毒的情节细节充斥着全片,是一部刻意颠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极端出位的作品。用两性关系揭示人性的复杂,是西方电影很重要的一种创作手段,《苔丝》《苦月亮》《西西里岛美丽的传说》和《第四十一个》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中国的《色戒》也属于这一类型的作品。但《色戒》与以上经典作品有了质的区别,区别在《色戒》片尾的五分钟,经典作品都是坚守祖国神圣不可侵犯这一底线的,《色戒》却把这一条底线突破了。女主人公的一句台词“快走”,救了汉奸男主角一命。《南京,南京》这部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大片,作为国庆60年献礼作品,突破了中国人怎样庆贺节日做法的底线。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十分屈辱的事件,中国的首都被敌人占领,入侵者在占领南京的六周内,屠杀中国30万人,奸淫中国近3万妇女。这样一个屈辱事件,中国的电影人把它当作一个可能生产优秀电影的富矿,已经让人匪夷所思了。几个月前,热闹登场的《风声》再次突破底线。这部打着主旋律旗号的电影,卖点其实是性、谎言和酷刑。酷刑中最毒辣的刑具是一根粗绳和一盒针灸用的银针。中国的国粹是不是真的多到了可以让中国的电影随便糟蹋的程度?显然不是。

  检阅这些事件,我们深感无奈和悲哀,因为每一部突破底线的电影,都公映了,都热卖了,票房最低的《南京、南京》都卖了一亿六千万元。按每张电影票30元计算,观看过以上突破底线电影的人数,每部至少有500万人之多。

  中国大片打赢好莱坞大片了吗

  这十年的中国电影大片,是被赋予一些抗击美国好莱坞大片入侵的神圣使命的。这些中国大片挥霍和糟践了中华民族那么多宝物,是不是已经打赢了好莱坞的大片呢?恐怕还没有。论票房,中国的任何一部大片,都没超过2009年底上演的好莱坞大片《2012》;论整体成就和制作水平,中国的任何一部大片,都无法望2010年初上演的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之项背。《2012》和《阿凡达》都是有些老套的电影,都是中规中矩地遵循着电影艺术创作底线的电影。它们为什么能轻易打败中国电影人苦心经营的大片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2012》是一部极其传统的美国灾难片,它的主题是美国领导和拯救世界。《阿凡达》是一部极其传统的美国未来片,它的主题是美国的英雄拯救另外一个星球。美国领导、拯救世界,美国的万能英雄永远占据银幕的中心位置,这已经是美国大片的基本程式了,这种程式,已经延续了几十年。《2012》中,美国总统为救人类牺牲了自己,这种类似的故事,我们已在多部美国大片中见识过,并没有多少新意。《阿凡达》中,一个美国下肢瘫痪的海军陆战队下士,为救另一个星球的人类,用一己之力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留在那个星球成为那里人类的领导者并在这个过程中顺便赢得了爱情。相似的故事,美国大片已多次演绎,一点也不新鲜。可是,它们为什么又一次征服了世界?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它们都是从美国、从世界现实出发的创造,都有极高的现实品格,都有超拔的立足于美国本土、霸气十足的世界、甚至是宇宙视野。《2012》中,拯救人类的计划是美国人做的,由一位黑人总统组织实施的,让中国制造逃命方舟的任务也是由美国下达的,这些是影片的主体内容,让中国做拯救人类的方舟实际上是当今世界已成为中国制造世界的必然选择。中国在这部电影里并没多高的地位,中国人仍然只是偷偷上了方舟的投机分子。这就是《2012》主创人员对当今世界的概略解读。《阿凡达》要比《2012》高级一些,影片里面带了一些对美国近十年全球战略的反思甚至是反省。影片中潘多拉星球的部落实际上就是这十多年地球上的伊拉克和阿富汗。这方面,可以从影片中嗅出一些美国20年前越战片的味道,但是,这种反思和反省是有限的,并没有动摇卡梅隆美国主宰和拯救世界的基本判断。《阿凡达》是一部以卡梅隆为首的主创团队研究完过去十多年世界大势后,借助未来片的形式做出的一份技术含量比较高的研究报告。经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2012》也好,《阿凡达》也好,都是美国电影人描画当下美国和世界主要生活的作品。

  粗粗解析了近十年的中国大片和两部新近风靡全球的美国好莱坞大片后,我们发现中国大片和美国大片的主要差距不在艺术上,也不在技术上,首先差在现实精神的缺失上。看美国大片,可以看到当今美国和当今世界的主体生活;看中国的大片,除了历史的虚无和现实的缺席,什么都看不见。电影是商品,电影不仅仅是商品。票房不是衡量电影好坏最主要的标准。如果中国现实生活的主体部分,仍然不能引起中国电影人的关注,中国电影是很难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的。认识和描绘这个伟大的时代,是中国电影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柳建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