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武解读丹·布朗:文艺需更深层次的“媚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朱振武解读丹·布朗:文艺需更深层次的“媚俗”
2010年03月04日 14:57 来源:文学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翻译家朱振武解读丹·布朗作品指出——文艺需要更深层次的“媚俗”

  “丹·布朗小说走俏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他的每部小说都在向高高在上的文学‘媚俗’。”在近日上海图书馆举行的“《失落的秘符》出版暨作品讲座”会上,该书主译,上海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教授、翻译家朱振武表示:冷静下来考虑,丹·布朗始终都是在讲故事,他的故事很通俗,也通常是在讲给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听,这就决定了其作品面向的总是大众,也就是大多数人。

  朱振武坦言,丹·布朗对文学的“媚俗”包括关心那些“俗人”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所想所感、所言所做,关注当下科学的走向、人文的心态、政治上的明争暗斗和宗教内部的错综复杂,他的小说其实也就是这些“俗人”们的集体经验的形象表达。“更重要的是,丹·布朗显然深谙大众的文化消费心理,他们不想劳神费心又想有所斩获,既收获快感,又收获知识,同时也赶了时髦,所以,他总是在作品中不留斧凿痕迹地注入丰厚的文化元素。实际上,正是他作品的这种娱乐性、普世性与入时性满足了多层读者的阅读需求。”

  “从这个意义上,丹·布朗,绝不是在浅层次的‘媚俗’,而是更深层次的‘媚俗’。”朱振武表示,文化消费是一种社会行为,不免受到社会脉络与社会关系的影响,人们在文本与实践的消费中,也在创造文化。“由于‘媚俗’一定程度上的因循守旧,它也可以产生超越知识的美学,丹·布朗小说在具有浓厚的当下性的同时也具有了延续性和历时性。从另一角度看,丹·布朗的创作,说到底只是恢复了小说的本来面目,尊重了小说的传统而已。中国读者能够如此全方位地接受丹·布朗,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的小说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和小说传统。”

  比照丹·布朗作品的热销,为何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在业内广受好评,一面对市场就显出疲态?对此,朱振武认为,原因很简单,因为如今的读者并不需要太过严肃的文学作品。“小说本来就不是象牙塔里的东西,不是实验场,它就是要述说故事,就是写给大众的,就是寓深刻道理于简单情节中。毕竟,大多数人都是俗人。任何人只要顾忌到公众的存在,而不是依从本心行事,就不免陷入‘媚俗’的泥淖。但媚俗永远不等同于低俗。” 

  记者 傅小平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