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与教授应取长补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作家与教授应取长补短
2010年04月21日 12:40 来源:新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作家麦家透露自己为生病的儿子代写了一篇“性情”作文,没想到被老师评成儿子作文中的最低分,从而被儿子嘲笑“还不如我呢”。麦家由此感慨现在作文教育模式化现象多么严重,“只是稍微的创新,就很可能得低分。文章开头得要煽情,写春天就得写鲜花灿烂、阳光明媚;文章最后还得有升华,体现中心思想 ”。不过,清华大学教授肖鹰认为,麦家的作文其实是跑题了:“老师命题是‘写春天里的一件事’,大作家写的是‘笋的成长’。‘一件事’是人的行为所致,‘ 笋的成长’却是自然现象。老师命题立意是要学生借春天写人,而大作家却把笔墨花在了一棵破土而出的‘春笋’上。”

  于是,在学生作文的问题上,一个有意味的分歧出现了:作家强调的是“自由”与“创新”,教授强调的是“严谨”与“规范”。麦家的感慨,折射出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顽疾”,很多有识之士都进行过批评,可惜收效不大,麦家再次提出来,当然很有意义。只是,麦家在评价的时候,有意无意地给人这样的印象,那就是“学生写作文就要像作家一样”,这种观念其实比较偏颇。肖鹰强调的是学生作文中的题材和主题意识,这对作文教学来说,当然很重要。只是,肖鹰所说“‘一件事’只能是‘人的行为所致’”,这样的判断,在学理上不够严谨,因为“一件事”的外延非常广泛,况且,“比”、“兴”手法完全可以把“一种自然现象”引向“一件事”的范畴。肖鹰的思路用在学生作文上,有可能成为一种“教条”。

  学生作文能否一味模仿作家创作?答案是否定的,虽然说学生作文不能呆板机械,但也不能过分“自由散漫”,因为,对初学写作者来说,审题准确、语言规范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是日后文学创作的基础,学生作文天马行空,不可取,也不现实。反过来也可以说,作家写作同题作文,不一定“理所当然”地得到高分。那么,学生作文是不是一定要像肖鹰所强调的那样“中规中矩”?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多年来,学生作文的通病就是“八股”气太浓,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冲破陈规,自由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因而,对待学生作文,作为作家的麦家与作为教授的肖鹰,他们的观点都有一定借鉴意义,但都有偏颇之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没有真正进入学生作文的“语境”。其实,双方之间应取长补短,那就是,学生作文应该在“严谨”与“规范”的基础上,追求“自由”与“创新”,这对中小学生作文教学来说,才是正确的思路。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