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哲学大家傅佩荣:不是于丹把我挤出百家讲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台湾哲学大家傅佩荣:不是于丹把我挤出百家讲坛
2010年05月10日 14:38 来源:沈阳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被认为是台湾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大家之一,傅佩荣教授昨日早晨在沈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内地的国学热很好,台湾的国学教育有极大的缺陷;30岁之前要读孔孟,30之后应该读庄子……”

  “对于国学,于丹只是个欣赏者,并不是个研究者;内地的国学热很好,台湾的国学教育有极大的缺陷;30岁之前要读孔孟,30之后应该读庄子;国学的最大意义是改变生活”

  5月9日正值母亲节,8时刚过,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便出现在中华剧场的贵宾室,为即将进行的“国学与现代人生”沈阳名家讲坛做准备。他对众多市民能放弃双休日,莅临现场接受国学熏陶十分感动,并欣然接受本报专访。

  “不是于丹把我挤出了百家讲坛”

  这应该是一个尖刻话题,不知从何时起,一提起傅佩荣的名字,自然有人将其同于丹联系起来。更有甚者,对“傅佩荣4年前被于丹挤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话题更津津乐道。当草拟采访提纲时,记者心里一直在打鼓,问还是不问?不问又觉得失去采访的意义。但在现场,傅佩荣教授那温文尔雅的大家之风,像煦暖的春风一样吹去了记者的顾虑。

  “当年不能说是于丹把我挤出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因为当时央视对上百家讲坛的审核程序很严格,这不仅是央视的事情,还有相关部门的限制,尤其是对台湾学者。现在好多了,简化了很多程序。实际上那段时期我一直在等,后来开讲《论语》,虽然计划已经确定,请于丹讲7 集,我讲30集,实际上我的审核还没有通过。结果于丹的播出后,央视方面就说,你不用讲了。就是这样的情况。”

  据了解,这位美国耶鲁大学的哲学博士对“台湾版于丹”的称呼很介意。提起于丹,傅佩荣首次向媒体谈起了与其个人关系及评价。“我与于丹见过两次面,每次都很愉快,目前两人关系很融洽,但平时并没有什么联系。”对于国学,傅佩荣表示,“只能说于丹的人格魅力、语言表达能力征服了观众。而从真正意义上讲,于丹对于国学只是个欣赏者,并不是个研究者。”

  傅佩荣表示,他所倡导的国学研究分三步:推广普及,深入经典,改变生活。而于丹女士只做了第一步。

  内地的国学热值得提倡

  2009年,傅佩荣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孟子的智慧》,这是“百家讲坛”第一次邀请台湾的学者讲国学,收视率空前,傅佩荣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对于内地的国学热,傅佩荣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虽然与台湾国学教育的时间起点不太相同,但开展情况很好,应大力提倡。“国学的范围很广,古人的东西都可以叫做国学,而内地国学教育的领域也很宽泛,这一点上不像台湾。”

  傅佩荣表示,“台湾的国学教育有极大的缺陷,这个最大缺陷就是只讲‘儒’,不讲‘道’,只让人学孔孟,不学习庄子,这是不应该的,结果把人弄得很累……”

  30岁之前要读孔孟之后应该读庄子

  面对国学与现代人生的话题,傅佩荣谈得最多的是国学研究的第三步,即如何实现国学的价值,如何让国学改变生活,这也是他所认为国学研究的最大意义。 “30岁以前一定要学孔孟,30岁之后就得学庄子”。“现代人特别需要老庄。因为很多人感觉社会成就有了,却忽然觉得生命毫无意义,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这样活着了。另外,30岁之后,人在社会上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应该懂得从心理上怎样解决、对待。否则,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很容易让人患忧郁症。”

  傅佩荣介绍,老庄讲“道”,是在提醒世人,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丢到海里。“道”就是海,“我”就是一滴水。只要滴水入海,水滴就可平安、愉悦。庄子讲无心而为,就是说要“好好做事,不要存有特定的目的性”。存有目的,不达目的就不快乐。学了儒家、道家,心里就会不空虚,生活就会快乐起来……

  本报主任记者李彤 见习记者张娇岩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