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周边的清末儒林外史沙龙——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上海周边的清末儒林外史沙龙
2010年05月10日 15:1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十九世纪中叶以降,《儒林外史》的出版中心由扬州一带转移到苏州、上海。1869年苏州群玉斋活字本、1874年上海申报馆第一次排印本(简称申一本)、1881年上海申报馆第二次排印本(简称申二本),对《儒林外史》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在时代的催生下,上海周边出现了评点和传播《儒林外史》的文人群体——沙龙。对此,笔者近又有新发现。

  上海周边的清末儒林外史沙龙

  ——从古代小说到近现代小说的链接处

  儒林外史沙龙的肇始:黄小田

  自从我发现并整理的《儒林外史黄小田评本》和由我与陆林辑校的《红楼梦黄小田评本》出版后,黄小田这位唯一同时评点了《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巨著的小说评点家展露在世人面前。

  黄小田名富民,字小田,自号萍叟,乾隆六十年(1795年)生,同治六年(1867年)卒。祖籍安徽当涂,先世八代居住芜湖。其父黄钺(1750-1841年)字左田,嘉庆时官至礼部尚书。工书善画,与大学士董诰并称董黄二家。道光六年(1826年)告归芜湖。小田为其季子,道光五年(1825年)拔贡,官礼部侍郎,在京十余年,因父黄钺病,请省亲回芜湖,1841年,父死后不复出山。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克芜湖,他被亲家钱鼎卿接去南汇(今属上海)住五载,后移居松江(今属上海)、苏州、上海一带,游踪达于嘉兴、杭州等江浙名城,但总念念不忘芜湖故乡,不忘留在芜湖的房屋和数万卷藏书。73岁逝于沪上。他善诗,其子黄安谨编他的诗词为《礼部遗集》行于世。著《黄勤敏(按:即黄钺)公年谱》一卷,附在《黄勤敏公全集》中。他喜欢小说,他说最服膺《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石头记》,可见真有眼力。

  黄小田评点《儒林外史》和《红楼梦》是在咸丰三年离开芜湖浮居上海一带的10余年间。《儒林外史》评点由题识、回末总评以及各回中2000余条眉批组成。这是卧闲草堂本评语之后的第一个评点,在我发现之前湮没1个世纪多。黄小田曾将这部评点交给好友张文虎(天目山樵)过目,在他的启发和影响下,张文虎写出了《儒林外史评》,其中大量溶化吸收了黄小田的评语,并有三条直接标明“萍叟云”。

  关于《儒林外史》的主旨,黄小田继承卧闲草堂本评点也认为功名富贵是“一篇主意”,但他准确地突出“势利”二字,认为“是书所写不出‘势利’二字”,并不断加以发挥。关于《儒林外史》的讽刺风格,他认为吴敬梓对社会丑恶现象是“嫉之甚矣,偏以讥诮语写之,愈见沉痛”。黄小田还进一步指出《儒林外史》的风格是“淡淡着笔,无人能解”,“世人往往不解者,则以纯用白描,其品第人物之意,则令人于淡处求得之”。此外,关于《儒林外史》的叙述观点、关于风俗画的细腻笔触、关于人物和结构等,评点中也都有一些可取的见解。

  黄小田评点《红楼梦》包括眉批、行间侧批和回末总评,总共有3000多条。在我之前虽有人见过却未梓行。他首先强调《红楼梦》所写“由盛而衰”,“可为殷鉴”;其次,他反复阐明《红楼梦》是写情的书,力辟淫书说,努力划清情书与淫书的界限;再次,他认为《红楼梦》所写“是实有其事”,“情僧即宝玉,亦即作者自号”,这已是“自传说”的先声,推进了认识和研究。此外,对《红楼梦》艺术描写上的独创性,多有指点,对小说所写的一些名物制度、风俗习惯、方言土语,也时作解释。

  儒林外史沙龙的中军:张文虎

  黄小田一到南汇就结识了张文虎,在1863年之前的10年间,两人过从甚密,酬唱之作很多,在一首《访啸山(文虎)留宿因赠》中说:“悔于世事言多激,剩有诗篇老尚贪。谁道天涯少知己,三年博得性情谙。”引张文虎为知己,并道出了他们“于世事言多激”的共同思想情绪。在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下,清王朝的腐朽和社会黑暗更加令人触目惊心,黄

  小田、张文虎辈也不能不有激烈的怨怼之词,也许这也是他们共同喜欢《儒林外史》、《红楼梦》的重要原因吧。

  张文虎(1808—1885年)字孟彪、啸山,评点《儒林外史》笔名天目山樵,故其评点简称“天评”。又有笔名华谷里民,是南汇诸生,长期从事训诂、历法、乐律的研究和古书校勘。同治六年(1867年)参加金陵书局校刊《史记》,1870年毕功,另写《札记》5卷,著作还有《舒艺室随笔》、《续笔》、《余笔》和《杂著》等,多收于《舒艺室文集》和《覆瓿集》中。曾为《儿女英雄传》作序,为钱熙祚校刻《守山阁丛书》和《小万卷楼丛书》。另有《春秋朔闰考》、《古今乐律考》未刊行,原稿散失。

  他酷爱《儒林外史》,“好坐茶寮,人或疑之,曰:‘吾温《儒林外史》也。’”在上海一带,以黄小田为肇始,以他为中心,形成一个评点和传播《儒林外史》的文人沙龙。他评点《儒林外史》从同治年间看到黄小田评本就开始了,同治十二年(1873年)暮春就写过识语,刊在次年上海申报馆申一本《儒林外史》卷末;光绪七年(1881年)上海申报馆申二本《儒林外史》用天目山樵评语作句中夹批和回末总评。这年季春天目山樵识语说:“旧批本昔年以赠艾补园,客秋在沪城,徐君石史言曾见之,欲以付申报馆摆印。予谓申报馆已有摆印本(按:指申一本),其字形过细,今又增眉批,不便观览,似可不必。今春乃闻已有印本发卖(按:指申二本),不知如何也。”此语同徐允临(石史)的记述相合榫,申二本的天评盖由艾补园和徐允临提供的。申二本的印字比申一本大,行距也宽,评语作夹批而不作眉批,或是采纳天目山樵意见的结果。由此可见这批文人已与上海的近现代书报业挂上钩。

  张文虎的评点未刊前就在沙龙中传阅,他自己说先后借给雷谔卿、闵颐生、沈锐卿、朱贡三(可能是朱昌鼎的别号)、杨古酝、艾补园过录,这些人又辗转传给徐允临等人过录或阅览。与这个沙龙有联系的还有金和之子金是珠、黄小田之子黄安谨等。

  从好斋主人徐允临是这个沙龙的积极分子。他原名大有,号石史,上海诸生。工书画、酷嗜金石,搜藏颇富。善写墨兰,清疏绝俗,亦一时之选。他说自己“志学之年即喜读《儒林外史》”,外出时别的不带,“独携此自随。自谓生平于是书有偏好,亦颇以为有心得。”是《儒林外史》和天目山樵评语的积极传播者和校订者。他曾两次过录天评于从好斋辑校本中。他过录后又借给王承基、华约渔等人阅读。在从好斋辑校本中,他自己还增评十几条,“加石史小印以别之”,辑录华约渔评语十余条,以“约记”作标志。同时,还辑有他自己的跋语、题识、华约渔题记、王承基信件,从中可知,王承基借阅时对小说正文作了校勘,他自己“继复假得扬州原刻,覆勘一过”。凡此都显现了他们群体性地评点、校勘、传播、研究小说的情况,对于探讨《儒林外史》的版本源流和传播史以及评点的发展过程,都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光绪十一、二年,徐允临又推动上海宝文阁刊行天目山樵的《儒林外史评》,全书以评语为主,小说正文只录与评语相关的一句或几句,作者也只突出评点者,可以说是后来现代专著形式的萌芽形态。

  儒林外史沙龙的殿军:朱昌鼎

  我任全国政协委员的20年中,行踪遍及全国各省,乘便寻访《儒林外史》的“隐逸”资料。数年前在一个省级馆发现了“则仙评批”。

  在一本清同治甲戌(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版的上海申报馆第一次排印本《儒林外史》上,眉批密密麻麻。第一回开头眉批写明“天目山樵评本”,因此凡是过录“天一评”者一般不署名。经仔细鉴别,在天一评和一条“百花庄农”评之外,还有一百三十七条眉批和回末总评。其中约一半署名“则仙”,其余五花八门的十几种落款署名,经考基本上与则仙是一人。那么这“则仙”是谁呢?经剥茧抽丝、探微索隐,终于水落石出。

  上海一带的《儒林外史》沙龙,以传抄和评骘天目山樵评批为基本活动。则仙所抄的天一评在1881年刊印的申二本上才正式刊出,而则仙在光绪四年(1878年)就过录天目山樵写于光绪二年(1876年)的“暮春识语”,那只能出于传抄本。第三十三回回末总评说“天目山樵遊宪幕,享盛名,晚年隐于復园,著书自娱”;又说天目山樵与小说中韦四太爷有“臭味相同”处,“议论丰采有不免相似处,是以倾倒,若此于以见天目山樵之率真也”。可见则仙与这个沙龙中的同道一样,都以天目山樵为嚆矢。

  则仙与南汇、上海《儒林外史》沙龙中的其他同道也有交往。第四十二回眉批说自己“尝与南汇顾绩臣先生论及”。卷首目录之后抄录“百花庄农”——上海华约渔的评语,此评写于1878年,被上海石史抄于1884年、刊于1885年的“从好斋辑校本”《儒林外史》中。看来则仙与上海石史沙龙的关系还非泛泛。

  小说第四十一回写南京中元节盛况,则仙批:“我曾六踏省门,确见如许景况”。第五十二回总评则仙又说自己“屡踏省门”,而无由瞻仰瞻园。凡此可确证他是江苏人。无怪乎第五十三回眉批中把“卖弄”写作“买弄”,吴语“买”“卖”音不分也。

  第三十回总评署“癸卯巧月卧读生誌于泖东之一乐居”。初时我还不大在意,查下去,方知这是重要信息。按泖河(也有称泖湖)原在松江(现已淤为平地),古人按其流经的形状称“大泖”、“圆泖”、“长泖”,统称“三泖”,与“九峰”相配,“九峰三泖”原为松江代表性山水景观,是历代诗文描绘的松江胜景。元末流寓松江的诗人杨维桢在《泛泖》中有名句:“天环泖东水映雪……九朵芙蓉当面起”,就是写峰泖相依的泖东山水之胜,泖东应是峰泖景观的佳处。第四十一回总评又有“壬子……谪仙书于一乐居。”可见光绪癸卯(1903年)和壬子(1912年)则仙在此评批《儒林外史》,这是确凿无疑的。那时松江正属江苏省(直到1950年才划归上海行政区)。黄小田在松江住过。过录《红楼梦》黄小田评批的石史的亲戚杨古酝就与朱昌鼎同时生活在华亭。

  经同仁多方查考已觅得一些有关朱昌鼎的文献:

  《华娄续志残稿》的“华亭县艺文志”集部别集类赫然写着:

  《一乐居文稿》、《屯窝诗稿》,朱昌鼎(子美)著。

  同书的科举表中,光绪十六年庚寅“恩贡”栏中唯一一名就是:“朱昌鼎(子美),华亭。”那是公元1890年慈禧六十六寿庆,隆恩天下书生而特设的“恩贡”。现存松江博物馆的《屯窝诗稿》是朱昌鼎悼亡之时,仿黛玉葬花,积咏成集的,上下二册共收诗214首。昌鼎族弟朱久望1920年跋称:“先兄存年四十有九,而四十以后竟无字吟咏”。他的《儒林外史》评批盖多在四十以后。上述两种之外,昌鼎尚有《梦昙庵词稿》、《朱氏家谱》以及

  署名“云间不羁生”的《词媛姓氏录》。

  徐珂编的《清稗类钞》里生动记述了朱子美与“红学”、与小说的关系:

  嘉、道两朝,则以讲求经学为风尚、朱子美尝讪笑之,谓其穿凿附会,曲学阿世也。独嗜说部书,曾寓目者凡九百种,尤精熟《红楼梦》,与朋辈闲话,辄及之。一日,有友过访,语之曰:“君何不治经?”朱曰:“予也攻经学,第与世人所治之经不同耳。”友大诧。朱曰:“予之经学所少于人者,一划三曲也。”友瞠目。朱曰:“红学耳。”

  “经”字少一划三曲便是“红”字。近时红学家以此认为,朱昌鼎是“红学”一詞的开先河者。可见他评批《儒林外史》是“独嗜说部书”的结果。说不定他和这个沙龙的先驱者黄小田一样,同时评批了《儒林外史》和《红楼梦》。

  置身“儒林外史沙龙”氛围中,则仙评批有些有识之见。第四十九回小说原作写凤四老爹出场:

  一个……大汉,两眼圆睁,双眉直竖,一部极长的乌须垂过了胸膛……肘下挂着小刀子。

  则仙眉批:此“小刀子”为裁纸刀耶抑解手刀耶?当云“肘后佩着不长不短的腰刀”。第十四回眉批马二游杭州吴山:“有济胜之具而无选胜之才,似此游山,未免山灵腾笑。”后来鲁迅等人也欣赏“马二游西湖”。则仙作为清末文人,能品出小说对杜慎卿和韦四太爷风雅倜傥的描写是褒而非贬。指出《儒林外史》对《野叟曝言》、《海上花列传》的影响。受天目山樵尚考据的影响,则仙对小说人物和情节也作了一些原型考索,如在小说第三十五回写庄绍光夫妇在玄武湖念《诗说》处眉批:“念诗一事借用袁、赵。”对卧评、天评不时提出一些异议。也探索小说的“微言大义”,如第二回总评说:“此书以汶上县起”,是因为“聖门惟闵子品最高,可以上配泰伯。”第三回总评说:“《水浒》首王进、史进……此书首周进、范进”,是《春秋》笔法。

  评批时间,落款者有1884、1886、1901、1903、1906、1907、1909、1910诸清末年份,只有两条在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他的生命大约不久也终结。则仙很有“末世感”。第三十六回在虞博士中进士时批:“虞博士果然欢喜,亦则仙所旦暮求之而不可得者也。不伦之拟,阅者谅之。”明知“不伦”,情不自禁地要表达热衷进士之情,落款“癸卯”,已是废止科举制度的前夕。同年在第二回周进撞号板处批:“恃目前有现成饭……任意花销,欲吃饭而难得现成者正复不少。愿与末世守成子弟交勉之。”他已预感到“末世”难得现成饭吃。在二十二回总评哀叹:“水晶结子且不足重,何论方巾哉!”二十五回总评说:“用夷变夏,不可言矣!”二十八回眉批更说:“……抬出东洋外国来也。”反映出时代巨变中一个传统儒士在阅读《儒林外史》时所引发的悲哀。

  以数量言,则仙评批仅次于卧评、黄评、天评,是《儒林外史》的第四大评批,即将增补入我的《儒林外史汇校汇评本》。

  与朱昌鼎同时的平步青(1832-1896年),是浙江绍兴人,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江西粮道并署布政使等职。同治十一年(1872年)辞职后居家读书写作,校辑群书,继承乾嘉朴学传统,“于群书讹文夺字,援引乖舛,辄刺取它籍,刊误纠谬”。在《霞外捃屑》卷九《小栖霞说稗》中,他对《儒林外史》和天目山樵评语进行了指源、考据、正讹、纠误的工作。这些文字成为《儒林外史》评点系统的组成部分,可视为这个沙龙的延伸。

  这个沙龙同时还传播黄小田的《红楼梦》评点。我们辑录出版的《红楼梦黄小田评本》就是根据徐允临的亲戚杨古酝的过录本。考杨葆光(1830-1912年)字古酝,号苏庵,别号红豆词人,华亭人。如前所述他也曾关注天目山樵的《儒林外史》评点。当时在上海周边的《儒林外史》沙龙实际上也是《红楼梦》沙龙,其肇始人都是黄小田。在黄小田的《礼部遗集》里还有《寄杨古酝》等诗作。黄小田评点《红楼梦》后,杨古酝曾直接向黄小田“假手批本”,录未竟,被黄小田之孙索去。黄小田逝后,光绪乙亥(1875年)冬,杨古酝“复从夬斋妇兄”处借来过录本再行过录,次年,即光绪丙子(1876年)录毕并作跋,其中还有十几条标为“红豆词人”的他自己的评语、一条夬斋评语。这种以一种评点为主、夹带其他的做法,与天目山樵的《儒林外史评》、石史的从好斋辑校本一脉相承。帮助他过录的有韩扬生、张心庵。同乡同时的朱昌鼎则是他的同好。

  演讲人:李汉秋

  演讲人简介: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安徽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教学。曾任《儒林外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出版研究《儒林外史》的专书16部,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的书已逾50部。获“古典小说戏曲多层次教学”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儒林外史会校会评本》获首届(1978-1985年)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儒林外史黄小田评本》获首届(1978-1986年)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二等奖。1992年起就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