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桥”复名“风流桥”?保护文化地名要有文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文明桥”复名“风流桥”?保护文化地名要有文化
2010年05月19日 11:23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天,有媒体报道,广西河池尊重民意,将“文明桥”复名“风流桥”。8年前,该地一座原被民众称为“风流桥”的小桥,突然被当地官方改成“文明桥”,理由是“风流桥”这个名字“不文明”;8年后,该市政协委员充分反映民意形成提案,当地政府恢复了它原来的名字。

  有政协委员认为,“风流桥”代表着一种文化内涵。那是河池市山歌文化的缩影,将“风流桥”改名为“文明桥”,抹杀了这座城市的山歌文化历史。

  其实,类似8年前“风流桥”改名的事情,在全国仍屡见不鲜。这些年来,在经济建设或者所谓“文化重建”的名义下,很多文化遗迹或在“肉体”上被消灭,或在“文化”上被扭曲。前者很容易被发现,而后者则常常“看不见,摸不着”,在某种意识上,这种破坏更加严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地方对那些“ 不文明的”、“落后的”、“封建的”文化遗迹名称必欲“改之而后快”,而且听不进专家和民众的反对意见,改的结果或违背文化常识,或被硬生生地打上了“时代烙印”,一些负载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老地名就这样消失了,让人扼腕叹息。随便走进一座城市,一些古老的街巷、路桥,如果名为“胜利街”、“团结巷”、“ 奋进路”、“文明桥”,很可能就是改名的结果,其文化内涵往往被抽空,长此以往,我们不但丧失了文化记忆,还破坏了文化传承。近年来,在专家和民众的呼吁下,一些地方恢复了老地名,让文化得以“正本清源”。不过,还有很多被扭曲的地名“顽强”地保留下来了,地方政府的理由也振振有词,名曰“既成事实”,甚至于还强词夺理,强调“这也是一种文化”!广西河池地方政府此次把“文明桥”复名为“风流桥”可谓“知错能改”,值得肯定,也值得很多地方学习。

  保护文化遗迹,要求主管部门一定要“有文化”,这包括两重含义:一是要有起码的文化常识,二是要有一定的文化意识。应该说,前者其实并不难,关键还是后者,有了文化意识,才能够真正尊重历史、尊重文化。贾梦雨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