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戏”应摆脱演义思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三国戏”应摆脱演义思维
2010年06月02日 13:24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最近,多家卫视同时播放新旧两种版本的电视剧“三国”,引起了许多议论。议论最多的话题,自然是哪个版本更好、更接近历史。其实,叙事文学“三国”无须完全忠实于史书“三国”,电视剧“三国”同样无须完全忠实于小说“三国”,它们是不同时代的人对历史事件和小说人物的不同理解和诠释。对于文学艺术而言,问题的关键不在“尊曹抑刘”还是“尊刘抑曹”,而在于是否有艺术创造和现代眼光。艺术创造不是对历史事件的宣传,而是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重新理解和再现。

  从表演角度看,新“三国”比老“三国”要好一些,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如果重复老“三国”,甚至不如老的,那这十五六年我们都白活了。我最弄不明白的是,老“三国”中演员为什么三五个镜头就来一次哈哈哈的程式化大笑,所有观众都不笑,只有演员自己笑得不亦乐乎。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卧龙吊丧”那场戏,看得人浑身哆嗦,为什么要强化这场“哭戏”?为什么不强化孔明在听到周瑜死讯前后的两次大笑呢?可见在处理“哭”和“笑”的时候,编导们将历史演义思维和表演煽情思维搅成了一团。新“三国”这场戏也没什么长进,几乎是对老版的克隆,就差用头撞周瑜的棺材了。

  新“三国”在处理曹操和刘备两个形象时似有新意。剧作对曹操不同于常人的奇异性格有较好的诠释,作为中国男人中极其罕见的偏头疼患者的性格,刻画得较为生动。但演员表演有时收敛不够,使曹操露出一种前后不一致的轻浮性格,比如随地大小便、当众照镜子。刘备性格中增加了“大丈夫”成分,但冷峻刚毅过多,狡猾猥琐不足,艺术上显得突兀,说服力不够。孙权表演幼稚,仿佛在演青春偶像剧。几位女性演员选得不对,显然是草率从事。

  如果还有人胆敢重拍的话,应该在曹操的性格刻画上下更大的工夫。一位雄心勃勃的政治家,一位善于玩猫捉老鼠游戏的战略家,一个生命力如此旺盛的男人,喜怒无常的怪人,爱才如命的伯乐,神思飞扬的诗人,一位头颅里经常有小人儿在窃窃私语的偏头疼患者,一个说不尽的艺术形象,才是我们所期待的。历史剧要摆脱演义思维,进入艺术思维,让复杂的人物性格和艺术形象跃然荧屏,而不是让阴谋、虚伪、暴力、谎言和妖术深入人心。

  张 柠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