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80后”夫妻携手修文物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03日 13: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新春纪事】“80后”夫妻携手修文物

  【解说】新春佳节,新建成开放的湖北省博物馆三期展馆吸引游客。扩建后展陈面积2700多平方米的楚国八百年展厅,新亮相的文物引游客打卡。

  【解说】赵晓龙是湖北省博物馆的一名文物修复师,妻子张晓珑则是一名文物保护检测师。两人不仅同龄、同名,更因修复文物而结缘相知。十余年来,夫妻俩携手修复文物,让原本“沉睡”库房的文物流放光彩,延续传承。

  【同期】文物修复师 赵晓龙

  每幅文物我觉得它都是有尊严的,它如果有破损,有一些残缺,就不能拿出来展现给观众,就可能就躺在库房里面,因为库房里面我们经常过去,就很多的画很多的文物都因为部分残缺,在里边就无法拿出来展示,我觉得这其实对它来说也是一种遗憾,其实这个文物它也想面对观众,它也想把自己的这种光彩展现给后人看。然后我如果说把这些有残缺有破损的文物,来进行一个很好的修复。然后修补好了以后,第一个它可以更好的得到一个保存。第二个它也可以展现给观众看,让它可能让它活得更有尊严。

  【解说】记者了解到,湖北省博物馆现藏书画作品近万件,其中一级品达114件。三期新馆专门设置书画精品展,展示馆藏书画珍秘。

  【解说】记者近日走进赵晓龙的工作间,只见30余平方米的房间内,摆满排刷等各式修复工具,数幅尚在修复中的字画依次排列挂靠墙边。赵晓龙手握马蹄刀和画笔,与妻子两人埋头于工作台前,共同修复着古字画。

  【同期】文物修复师 赵晓龙

  因为画家画的画它里面内容也是不太一样的。然后他可能是因为用的那个年代不同,纸质不同,甚至装裱师他不一样,所以每幅画它的破损程度以及,这个画的那种还原性都不太一样,我们就可以找出不同的地方来进行研究,其实我们干的时间长了,来进行修复的时候就可以知道,上一个装裱师他在装裱这幅画的时候,会处在一种什么样的条件心情下来完成的。

  【解说】赵晓龙介绍一副古书画的修复流程涵盖近20个步骤。受季节等客观因素影响,修复历时漫长,为保证工作进度,修复师时常多幅作品交叉修复。他坦言,修复工作磨练心性,更需投入精力潜心练技艺。

  【同期】文物修复师 赵晓龙

  这个行业比较枯燥,因为这个修复的步骤其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直干到你退休,可能总是这么10来个步骤,因为这个其实还是属于一种传统的手工艺,从事这么久可能就觉得有的时候,使自己更沉稳了一点,然后可能有一些阅历收获可能更多,你比方说每天看那些画上的一些题词,一些可能就是名上的题跋一个字,可能那个字里像一个心灵上的进化。

  【解说】而在每件文物修复前,对文物来一次“全身体检”必不可少,这便是妻子张晓珑的专长。作为一名“文物医生”,她通过操控专业器械,完成纸制品检测和材料分析,如纸张成分、年代、产地,判定文物受损类型,是霉变、还是虫蛀致损等,为修复师精准制定方案提供参考。

  【同期】文物修复师 张晓珑

  我可能对这些方面,对它的材质或者是纹饰,一些应该用什么材料怎么修,通过一些检测的手法,然后具体判断它里面真的是有一些什么病害的一些成分。然后纸质有些什么成分,然后这样配合起来。

  【同期】文物修复师 赵晓龙

  其实我们也就是相当于文物医生,你看我们也穿着白大褂,每天干的活其实跟医院差不多,一来以后也是给书画,这个病人进行一个检测,来看看到底属于什么病,其实这个文物它破损,就通过检测就可以看出来,它到底属于什么成分的一些原因。

  【解说】随着考古节目宣传普及、科技手段加持,不少文物“出圈吸粉”。如今赵晓龙夫妻二人将传统手艺与现代科技配合,让一幅幅破损的古字画恢复昔日风采,让更多文物体面地呈现在展柜之中。

  【同期】文物修复师 张晓珑

  让文物它的流传更长远,让后代的人们都能够得到就是一个历史的价值的信息,还有一个审美的信息,然后像包括现在也做了很多一些数字化的一些信息的留存,这样子的话,就是很多人他无法亲自到你的博物馆来参观,他也可以通过网上一些图片视频然后来了解一些文物的信息,这样的话它也保存得更长久一些,如果一旦遇到了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的话,我们起码还有电子的资料可以留存下来。

  【同期】文物修复师 赵晓龙

  让这个文物更有尊严地活下去,更有尊严地延续下去。也让这件(些)文物可以流放它的光彩,可以继续给后人起到一个研究欣赏的作用。

  记者 郑子颜 湖北武汉报道

责任编辑:【王凯】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