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海口120急救中心每天接300多呼救 仅70多有效(图)(3)

2013年07月31日 14:59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海口市120急救中心院前医护人员接到电话后出诊。 本版图片均由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张茂 摄
海口市120急救中心院前医护人员接到电话后出诊。 本版图片均由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张茂 摄

  对策

  120救人由政府来埋单

  观点支撑:急救本身就应该是百分之百的政府职能,不应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解决

  要改变目前120急救系统的困境,业内人士认为,首先是各医院和急救中心要舍得投入资金,提高急救医生的待遇,使急救事业留得住人,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团队中。

  除了医院和急救中心的自我努力外,政府更应承担起重任,加大对急救事业的投入。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管理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吕传柱曾表示:“急救本身就应该是百分之百的政府职能,不应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解决。119救火不要钱,120救人为什么要钱?”他说,澳大利亚采取的方式是在收取水电费时加收一澳币,用作急救基金。我国未必能照搬这种做法,但可以借鉴。“我不认为这是一笔庞大的投入。以海口市120急救中心为例,每年平均出诊量是7000人次-1万人次,以每个病人每次平均花费180元来算,政府购买服务不会有很大压力。”

  “人员车辆设备缺乏的问题已引起海口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欧阳洁淼告诉记者,目前海口已出台相关规定以提高急救从业人员待遇,同时在资金上也加大了对急救医疗体系建设的投入。

  立法保护120急救资源

  观点支撑:院前急救非标准化的状况,导致急救过程中医疗纠纷数量的增长

  海口市120急救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院前急救是一门新兴的医疗学科,在中国的发展不过二三十年。尤其在中部地区中等以上的城市均是在“非典”以后才陆续成立的,正处于雏形阶段,很多地方还不是很完善。再加上院前急救工作的特点是病情紧急、伤情复杂、病种多样、发展迅速,意外情况较多,所以发生医疗纠纷的可能性非常大。

  “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急救规范和标准不但可以保护急救医护人员,同时也是对急救资源的保护,使120这一个特殊的公共服务事业单位有效地履行社会急救的责任。”该负责人举例说,指挥中心常接到骚扰电话,由于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急救法规可以惩处这种行为,查处难度也较大,导致一些人有恃无恐。建立相关的急救法律法规予以惩处,就可以约束这种行为,把急救资源用到真正需要急救的病人身上。

  海南医学院相关负责人认为,正是目前这种院前急救非标准化的状况导致了急救过程中医疗纠纷数量的增长,因此突破院前急救发展困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规范化的标准。“在医院,如果住院医生处置不了的病人可以逐级向上级医生咨询,实在不行还可以进行全院会诊乃至全国会诊。院前急救则不同,急救医生必须在第一时间判断病情,并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给予适当的治疗。如果几分钟内没有作出正确的判断处置,就可能带来不可逆的损害,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合理、规范、安全的处置标准。”他强调,规范化标准的制定仅仅依靠一个城市或者某个学会、协会是做不好的,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立法的推进。

  据了解,1996年,广州就曾颁布《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其中明确规定,如果出现“伤病员病情危急,有生命危险的”、“所选择的医疗机构与急救现场的路程距离超过十公里的”等情况,急救人员可拒绝伤病员及其家属的要求。但截至目前,这个防御性管理条例,在全国120系统中并不多见,海南也不例外。(记者 许春媚)

【编辑:张志刚】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