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称部分国内大学排行榜单定位模糊针对性弱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5月25日 07:3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简洁—复杂:英国《卫报》榜单只关注9项指标,国内榜单常见40项以上指标

  小而精—大而全:国外榜单多为单项或学科进行排名,国内尚未建立权威的大学分类且多为综合性大排名

  西方经验—中国国情:国外的排行榜定位更清晰、更富个性,有些指标并不适用于中国

  29年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首次以计量学的方式推出大学排行榜。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排行机制似乎比国内更为健全。实情究竟怎样?“西药”是否可以拿来直接服用?

  借鉴

  国外知名榜单指标更精简,针对性更强

  乍看中外大学排行榜,反差最大的当属评价指标的数量。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莹介绍,与国外的几大知名榜单相比,国内大学排名评价指标体系大多设计得更为复杂,多数都有40项以上的指标。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美国大学排行榜(以下简称“美新版”),仅有7项一级指标和16项二级指标,显得“苗条”很多,而英国《卫报》榜单更是只关注9项指标。“简单与复杂的差异,代表着不同现实环境的特点,很难说哪一种更好。”

  但是“繁荣”的指标体系,也很容易造成排行标准的雷同:从网大版、校友会网版,到武书连版、邱均平版,各大排行榜有超过半数的指标完全一致,只是采取了不同的指标组合和计算权重。

  上交大研究者认为,评价指标雷同的排行榜,为同一所大学给出的排名理论上不应出现很大的偏差,而实际上,不同榜单上同一大学的排位常常“掐架”。业内人士分析,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在于排行榜编制过程透明度过低,数据准确性难以保证,导致评价体系虽类似,结果却大相径庭。

  程莹认为,大学排名应该是可检验的,编榜机构应公布每项指标的得分情况。但实际情况是,有一些大学排行榜只在最初几年公布了指标体系和排名方法。方法不透明,即便对排名存有怀疑,读者也无法核实验证。

  相对简单的指标体系,源于国外榜单更富针对性。

  相比中国榜单,国外大学排行榜多是为单项或学科进行排名的榜单,比如美国《商业周刊》从1988年推出的最佳商学院排行榜、英国《金融时报》的商学院排行榜等,通常针对一个国家或区域内,商、法、医等专业学院或MBA等专业培养项目进行评价。

  即便评价对象是大学,很多国外榜单也是尽量做得“小而精”。

  比如美新版,就是建立在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对美国高校的细化分类基础上,根据大专学院、博士点大学、硕士点大学、本科学院、专业学院、部落学院的不同,在排名时,考虑了学生学术水平、考试成绩、同行声誉调查、招生严格程度、校友捐赠等多方面因素,在收集到影响排名的各种数据以后,通过一系列权重、绩效指标对各大学进行量化分析,从而产生这几类高校的排名。相比之下,国内高校至今仍未建立起比较权威的大学分类,而且往往更青睐综合性大排名,不同类型的学校都放在一个指标体系里比较。

  此外,国内有些大学排行榜标榜自己是服务于高考学生的,但是在其评价体系中,科研指标却占据极大比重。专家认为,国内排行榜在评价中普遍使用优选指标,计算学校拥有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人才数量,罗列各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精品课程、优秀教材、各级名师等。

  在这些指标上,顶尖高校有着较大的基数,而占大多数的普通高校不仅数量少且相差无几。鉴于此,有人担心,如果继续沿用这样的评价体系,榜单将成为一流大学的“自留地”。

【编辑:吴博】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