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媒体详述三好生称号由来始末 初期严格考察德智体(5)

2012年06月01日 17: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到底哪一好是主要的”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做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方针,被称为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针。由此,评选三好的工作提速了。

  这年夏天,王英民从101中学高中毕业,遗憾的是,他从来没有被评上三好生。他达到了工作好和身体好两项标准,但因有一两门功课不是5分,还是没能评上三好。“三好学生有机会成为校旗手,在凯旋曲中升旗,非常隆重。大家那时候都羡慕极了。他们是大家的一面旗帜。”王英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王英民的同班同学、后来成为著名音乐家的施光南和成为画家的李问汉,当年也不是三好生。

  “施光南当时就是一心搞创作。比如和你一起走的时候,搂着你走着走着,手指头就弹起钢琴来了。”施光南还在课桌下画上键盘,老师讲课,他在底下弹琴,对于提问,一脸茫然。“当时大家都觉得他是不对的,对他有意见,所以他当时入团比较晚。”

  李问汉曾是王英民的同桌,1955年入中央美院附中就读,195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其实我当时画画和他不相上下。他现在是画家,我什么都不是,所以我觉得不一定非得门门突出。人的精力有限。我们是太求全面发展了,我就上当了。”王英民半开玩笑地说。他中学毕业之后,留在101任教,之后进入中国旅游学院,从事外事工作。

  1957年以后,受形势影响,贯彻“三好”的工作开始遭遇困境。

  “一开始对‘三好’是绝对服从的,并不感觉它有什么问题。后来学来学去,提了一条,到底哪一好是最主要的?”曾任101中学教导主任的萧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1958年9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方针。萧沅介绍,之前号召同学从事劳动,是贯彻三好号召,后来组织学生劳动,变成了安排学生的手段。这其中的变化,跟大的形势有关。“这么多学生毕业,怎么安排工作?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后来就安排学生到农村的广阔天地去。”

  1959年之后,国家进入困难时期。“老百姓开始饿肚子了,还评什么三好啊?”萧沅说。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三好生”成为“白专生”的代名词,三好学生的评选也被废止。在文革结束后的拨乱反正中,才重新恢复。

  1982年5月5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公布《关于在中学生中评选三好学生的试行办法》。至此,评选三好成为遍及全国各地的活动,并且开始与升学挂钩。

  进入2000年之后,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等学者多次呼吁停止三好学生评选,上海、武汉、贵阳等多地已相继改革三好生评选制度,或代之以“优秀队员”“优秀团员”称号,或与升学时的政策性加分脱钩。(房一盟)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