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唯文凭论”被指系干部学位论文造假直接诱因(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7月26日 11:06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抄得太急连名字都抄上去了

  随着我国近年来本科以上各级教育规模的扩大,尤其是硕士博士的扩招,学位论文造假之风愈演愈烈。

  “没有办法啊,就业压力太大,实在没心思写论文,再说了,毕业论文写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能帮助你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吗?连工作都没有,其他都免谈。”北京一所高校已经毕业的硕士郑霄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郑霄的导师在他上研究生二年级那年就出国了,直到毕业他也未曾再见导师一面。

  “我的硕士论文是由其他导师代为指导的,人家也有自己的学生,想起来了就给你打个电话问问论文的事。”郑霄说,在找工作最紧张的时候,他经常睡不着觉,论文的事情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如果负责我们论文的老师打电话来问了,就想起写论文的事来了。说是去‘写’,其实就是从网上摘抄一些东西,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工一下,看起来没什么明显的硬伤。”郑霄说。

  平均算下来,郑霄每个星期用于论文“写作”的时间大约一小时左右,这样一份东拼西凑的论文最后居然也得到了八十多分。

  “答辩完我才发现,自己算是抄得比较‘斯文严谨’的了。有一份论文,抄的时候大概是时间太紧了,居然连着好多页都没有分段,还有一份论文,抄的是上一届的学长写的,居然连别人的名字都抄上去了。”郑霄说。

  同样一位已经毕业的硕士赵可也向《法制日报》记者讲述了他帮助参与学位论文造假的过程。

  “两年前,我一个中学同学过来找我,他已经是一家私营企业的副老总了,现在北京一家知名高校读硕士,想让我帮忙写篇论文。”赵可说。

  随后,赵可惊奇地发现,他的这位同学3天之后就要进行论文答辩了,也就是说要在3天之内完成一篇3万字以上的硕士学位论文。

  面对如此“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赵可左思右想,“心生一计”。

  “我的同学学的是媒体管理类专业,于是我就四处打电话给我原来的同学,总算弄来了一篇其他人写的经济管理方面的论文。接下来,我花了两天的时间,在那篇论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主要工作就是调换一些基本概念。”赵可说,几天之后,他的同学就拿着这样一篇论文去答辩,也是一次性过关。

  不久前,赵可的同学又找到了他,对方声称正在读博士,想让赵可再如法炮制一篇博士论文,被赵可拒绝了。

  官员学位论文造假只为文凭

  关于学位论文造假“史上最严厉的处罚规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个敏感的话题:对于那些涉嫌学位论文造假的官员该如何处理呢?

  近年来,屡屡有官员陷入学术造假的风波,比如某“最年轻市长”曾被质疑论文作假,最后却不了了之;某省国土资源厅厅长被学校称为“论文博士”。

  记者发现,与一般人相比,官员参与学位论文造假,背后的因素要更为复杂。

  “对于干部来说,文凭这个东西还是很重要的。”赵维过去曾是地方的一名正处级干部,现在退休了随子女居住在北京,他对于官员涉嫌学位论文造假的事情看法很淡然。

  “文凭的作用平时看不出来,关键时刻就发挥作用了。”赵维向《法制日报》记者回忆称,他之所以会在五十出头的年纪就提前退居二线,当起了调研员,就是和没有正规本科文凭有关。

  “我是老三届,恢复高考之后复习了一个月,好不容易才考了个专科。后来在工作中一直对这个问题没有太重视。”赵维说,大约十多年前,当地机关单位搞机构合并改革,位置少了,他因为没有文凭就“下来了”。

  “当时还是挺后悔的,按我的年纪和所处的位置当时是不应该退居二线的。”赵维说,他要去混个本科文凭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随便找个大学就行。“我手下好几个人不止一次跟我说过这个事,他们都表态,我就定期象征性地去听听课就行,其他什么都不用干,毕业论文他们会替我写好。”

  一位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用人上的“唯文凭论”是导致干部学位论文造假的直接诱因。我国的国家机关选拔干部、职称评定、职务升迁都以文凭为重要依据,这使文凭在实际工作中有了太强的刚性,从而客观上为“唯文凭论”提供了社会土壤。

  鉴于以上状况,不少媒体在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后借此对官员学位论文造假的现象进行“炮轰”:“既然意见稿说要追溯问责,就不必高抬贵手,而应同在校生的论文作假一视同仁,让那些官员为论文作假付出代价,不但撤销学位,还要让其丢官辞职。”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