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发帖被拘少年为高考离京返乡 闷得慌便屋内吼叫(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9月24日 06:51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这孩子可不一样得很”

  当在别处时,人们会说杨辉黑黑的脸庞是典型甘肃人的西北样貌;但在这个位于甘东南的贫困县县城里,人们反而又会说他不像个本地人。这个16岁的回族小伙一米七多,小胡子和头发一样浓密,不戴民族特色的白色礼拜帽,却架一副黑框白腿眼镜,一身时髦的运动服和一双亮色的名牌运动鞋,都与当地孩子有区别。他开口说话时,是一嘴像模像样的“京腔”,各种“就是说”、“内个”和“不儿道”(不知道)挂在嘴边。

  一位堂婶说:这孩子可不一样得很。

  杨辉的装扮和谈吐,和他一年之前的生活更为贴合。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直至初中二年级,杨辉一直随做生意的父母生活在北京。从宣师二附小(现登莱中学)到广安中学,杨辉在7年里过的是北京宣武人的生活。在父亲杨牛胡看来,小杨不错。“这孩子学习成绩、考虑问题的方式和思想水平都还行,能够和北京的中学生们接轨。”父亲说。

  接轨接得最严实的一点,就是杨辉对新闻和时事的关心。

  从八九岁时,杨辉开始受父亲的影响捧起了报纸——这个同龄孩子绝少碰触的东西。他每天要帮开饭馆做生意的爸爸买早晚两份报纸,开始时,杨辉只是在回家的路上翻看一下那些版面。逐渐地,他取代爸爸成了两份报纸的第一读者。随着这个过程,他在听大人们谈论时事时所在的位置,也渐由外围旁听变成了置身其中。小杨说,指引他投身于这个领域的,就是个兴趣。

  杨辉开始上网。他上新浪网、人民网和腾讯网,都是为了看新闻。他说自己的上网时间安排是“6-2-2”模式:60%用来看新闻、参与时事讨论,剩下各20%用来聊天和玩游戏。手里的老式手机已经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要了,他磨着爸爸给他买了智能手机。

  不过杨辉自己也承认,自己在关注那些社会热点时,流露得更多的是情绪和诉求,少有理性思考和建设性的意见。在他的腾讯微博上,他会在“山西挖眼事件”下面评论道:“祖国,请保护好你的孩子吧!”又会说“房叔房婶什么的都弱爆了!人家济南的房祖宗拥有的是十六栋楼”。

  “在我这个年龄,可能就是情绪化的东西多一点吧。”他说。

  不管怎样,杨辉和同学们交往得不错,他发现周围的学生都比较热衷于讨论时事热点。然而这一点,很快因为被迫回乡而成为了他的过往。

【编辑:马婷婷】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