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一篇SCI论文校方奖励1万 中国高校SCI饥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发表一篇SCI论文校方奖励1万 中国高校SCI饥渴
2010年01月04日 05:2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晶体学报》(E分卷)已撤回钟华、刘涛二人提交的文章。图为其中一篇文章的检索信息截图,摘要显示,该文章已被撤回(黑框内文字)。 记者 来扬制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震惊科学界的论文造假事件背后——

  “一场与SCI有关的丑闻”

  论文造假事件震惊学界

  2009年12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E分卷官方网站发表文章,公布了以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钟华和工学院讲师刘涛为责任人,发表在该刊物的70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并作出一次性撤销的决定。文章称:“这些报告的作者在2006年至2008年间仅凭修改一套原始强度数据而发表系列文章。”文章还表示,调查工作仍在继续,问题论文数量可能继续攀升。

  消息迅速传回国内,在互联网上引爆新一轮对学术造假的声讨。井冈山大学校长张泰城回应媒体:发生这样的事情,学校感到非常震惊。

  井冈山大学党委书记万继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出感慨:“在一个刊物、短短一段时间内发表几十篇论文,这已经是有点疯狂的行为了。”

  然而,这一切不是没有征兆。

  2009年12月2日,已退休的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胡盛志在其博客中发文指出,他在2009年和国外的一名教授合写了一篇论文,该论文提到了2008年被国际《晶体学报》撤稿的我国学者的两篇文章。

  胡盛志表示,“撤稿是该杂志前所未有的举措,值得认真的思考。”同时,他在文章中贴出了《晶体学报》编辑去年早些时候给他的一封邮件的部分内容,邮件透露,《晶体学报》的编辑们正在对中国一所大学老师2007年发表在《晶体学报》E分卷上的大量造假文章进行调查。

  他在文章中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是否还会有学者发表的晶体结构报告论文被撤?我们目前大力提倡创新的同时,是否得强调掌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做学问的基本游戏规则?”

  这篇文章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截至记者发稿时,该文仅有1709次点击,而胡盛志随后发表的《70篇晶体结构报告一次性撤稿的启示》一文的点击量接近 14000次。

  胡盛志在文章中写道:“此次撤稿不只是一两篇,而是一次性撤下70篇。据我所知,这是国际晶体学报前所未有的严肃查处,很有可能在科技刊物的历史上空前绝后。”

  但他同时表示,“我一直认为应慎用‘垃圾’这两个字,因为即使在E版(即E分卷——记者注)上发表的论文,都是收集到数据库成为将来开发利用的战略储备,说不上何年何月就派上用场,这方面我将以例见证。但有两类结构文章难免要背此罪名,一类是宣布不得不撤稿的根本无中生有的虚假结构,另一类就是低水平重复的论文。这两类论文不仅浪费了时间、精力、财力和版面,在数据库中造成的污染后果极其严重,因此对撤稿既感到心情沉重又认可科学追求真善美。”

  造假事件曝光后,井冈山大学宣传部负责人表示,近3年来钟华和刘涛因发表论文数量过大,曾经引起部分同事和该校科研处的怀疑,但学校未予深查和追究。

  “这充其量是实验数据报告,根本不是论文”

  “这充其量只是实验数据报告,根本不是论文。”2009年12月30日晚,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对此事件保持持续关注的知名学术打假人士、生物化学博士方舟子语出惊人。

  方舟子介绍,《晶体学报》E分卷其实只是一个小分子晶体数据库,在那里发的“论文”一篇只有一页,只是一篇实验记录,一般这种提交在两三周后就能发表,门槛很低。

  文章的发表过程也十分格式化,只需要自己到该网站填写一些试验数据和化合物名称就会自动生成,“英语不会写都没关系。”

  极低的门槛带来一系列泛滥。方舟子发现,一些不是做化学研究的国内高校老师也出现在《晶体学报》E分卷的作者大军中。

  与此同时,虽然是SCI收录期刊,发表在这一卷上的文章引用率极低,2007年的影响因子仅为0.508,2008年这一数据降到了0.367。

  方舟子介绍,发现造假的过程其实很有意思,“是出于别的检测目的偶然发现两个人的数据很奇怪,一检测发现根本不存在”。

  在方舟子看来,这样的造假多少有些肆无忌惮——其实即使不造假,这样的文章也很好发,测一个新的小分子晶体结构也就是几个小时的事,“就是说,到后来,这两位老师连这几个小时也不愿意花了。”

  但方舟子同时表示,这些造假的数据对于科学研究的影响有限,“造假的都是很偏的化合物,一般研究人员在自己课题的深入研究中完全可以测出来。”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