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五成家庭对未成年人“关爱不当”——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调查显示:五成家庭对未成年人“关爱不当”
2009年01月06日 18:07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为什么接受了同样的教育,生活在同样的社区,有的孩子乐观积极、学业有成,有的孩子却行为偏差、消极度日?除了个体差异,家庭教育的影响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日前举行的相关论坛上,专家呼吁,本市应建立家庭教育社工队伍,加强立法,让更多未成年人得到来自父母正确的爱。

  12355上海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和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日前联合开展的《上海家庭关爱状况研究》调查显示,在随机抽样的本市2000户有未成年人的家庭中,约一半家庭对孩子关爱不当。其中,23.1%的家庭“关爱不足”,另有29.6%的家庭则“关爱过度”。

  立法保护“缺爱”孩子

  团市委权益部部长李江英在调查中发现,父母关爱过多和过少,都容易导致孩子在人格和性格方面产生缺陷。家庭关爱不足可能更易诱发未成年人顶撞父母、偷窃、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偏激行为的产生。家庭关爱过度可能更易诱发未成年人无理取闹、谩骂殴打父母和长时间上网等偏激行为的产生。

  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我国家庭离婚率不断升高,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对子女的监护问题日益突出,大部分“失爱”青少年即来自于这样的家庭。父母从心理上、行动上,完全没有尽到监护人应尽的义务。在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离婚后抚养费问题调查中,拒绝支付抚养费的家长里,约3成认为孩子与自己没有关系。

  “上海应完善青少年关爱评估监测机制,加强立法,用法律手段对拒绝承担抚养义务的父母进行惩处。”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杨雄呼吁。

  多给钱不如多聊天

  调查显示,未成年人评价父母对自己关爱的程度与每个月的花费没有必然联系。除了父母(监护人)主观上“不愿”关爱子女,或受经济、工作、精神等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关爱子女外,15.7%的父母并非不爱孩子,而是因为不懂教育方法和技巧,“不会”关爱子女,导致孩子觉得父母“关爱不足”。

  “家长不能无限度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忽略了他们的精神世界”,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心理专家陈青明在工作中接触到不少家庭,父母知识层次高,家庭经济条件也不错,外人看来和和美美,但孩子却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有些父母再婚后,出于补偿心理,一味给孩子吃好穿好,孩子却似乎“不领情”,时常乱发脾气,顶撞父母。殊不知,孩子的反常行为其实是想和父母进行沟通的信号;有些父母觉得,自己每天为孩子读书、参加兴趣班花了不少精力,孩子却总是不理解这是为他好,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高压”,挤压了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陈青明提醒家长,初中预备年级,也就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前,是最容易和父母产生隔阂的阶段,千万别让孩子对你关上心门。

  建立家庭社工队伍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韩晓燕介绍,本市可参考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建立专业家庭教育社工队伍,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服务。韩晓燕透露,华师大“科学商店”正计划走进街道、社区,由学生担任志愿者,列出“亲子教育培训菜单”,供有需要的社区居民自行选择,为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做出探索。 (陆梓华)

【编辑:吴歆
    更多教育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